时间:2019-08-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5.3.3 在以盐胀为主的盐渍土地区,宜采取加大基底附加压力的措施约束盐胀变形,或适当增大基础埋深,减少盐胀引起的差异变形。
5.3.6 砌体结构设计除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执行外,在强盐胀区,对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构)筑物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15,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10,砌筑砂浆强度不得低于M10;
4 门窗洞口布置宜整齐、适中、上下对齐,且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的支承长度每边不应小于240mm。
2 对于单层厂房,除基础顶面和屋盖处应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当墙高大于3m时,沿墙高每隔3m应增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
4 基础顶面处圈梁的高度不宜小于240mm,其他位置不宜小于180mm,圈梁的宽度不宜小于240mm。
5 基础顶面处圈梁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6Φ12,其他位置不得少于4Φ12,圈梁箍筋的间距宜为200mm,但在有水源的开间及其毗邻开间,底层圈梁的箍筋间距宜加密;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芯柱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2,箍筋间距宜为150mm~200mm;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5.3.9 基础结构的混凝土标号、最小配筋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规定。
5.4.2 盐渍土地区地下结构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应能确保结构在其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修复性,并应包含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检测或更换的相关规定。
5.4.3 同一结构中的不同构件和同一构件中的不同部位处于下列环境情况或局部环境存在差异时应区别对待:
1 室外部分地表向上1m以内的区段以及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的部位应作为采取防腐措施的重点部位;
4 在以上措施尚不能满足防腐要求时,可在建(构)筑物受腐蚀侧外表面进行涂覆、渗透、隔离等处理,采取加防腐涂料、浸透层、玻璃钢、耐腐蚀砖板、聚合物防腐砂浆等措施。
5.4.5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构)筑物,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其防腐蚀措施可按表5.4.5选用。
5.4.6 氯盐为主的环境下不宜单独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混凝土,应加入20%~50%的矿物掺合料,并宜加入少量硅灰。水泥用量不应少于240kg/m?;用于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混凝土28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