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幸福生活是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被多次提及,同时,部分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同样陷入“收入—幸福”悖论的困境。基于笔者的研究可知,居民个体收入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对低收入组居民的影响程度大于高收入组居民,同时,在区域上存在差异。居民个体收入显著地正向影响其收入效用;收入效用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并且在收入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居民个体收入偏好显著地负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和收入效用,居民个体收入偏好在个体收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影响路径中起调节作用。
第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由研究结果可知,居民个体收入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并且在不同收入组和区域层面上存在差异。因此,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或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范围,实行有效的收入再分配;加强个税制度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增设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加强市场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消费者效益;有效调控与监督金融市场,保障居民投资性收入。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出发,加强教育培训投入,丰富个体职业技能,提高个体居民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合理规划消费支出结构,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从而增加可支配收入。
第二,加强社会各界的宣传引导。由研究结果可知,居民个体收入效用在收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个体收入偏好在此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在生活中,加强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引导居民重视精神生活;适当调整居民收入偏好,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总而言之,要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不仅需要改善外在的客观条件,还需要调整内在的心理态度,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与幸福。
[2] 李雨燕“.美好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透视.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3] 申云,贾晋.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幸福感的经验研究. 公共管理学报,2016,13(3).
[6] 尤亮,霍学喜,杜文超. 绝对收入、社会比较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陕西两个整村农户的实证考察. 农业技术经济,2018,(4).
[10] 贺京同,那艺,郝身永. 决策效用、体验效用与幸福. 经济研究,2014,49(7).
[11] 理查德·A. 伊斯特林,李贵苍,李玲梅. 收入与幸福感: 走向整合理论. 国外理论动态,2013,(12).
[14] 陈雨田,陈景秋,唐宁玉等. 金钱偏好: 如何影响薪酬和薪酬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上海管理科学,201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