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武汉民航往事(上): 从“武民航”到“武航”(2)

时间:2019-07-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华航空协进会第二特区分会购买的瑞安型飞机“广州号”,可载1名飞行和4名乘客,最高时速201公里,航程1130公里,空重848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497公斤。

  此时的协进会苦于缺乏经费,驻武汉航空队仅有一战时设计的法制、苏制老旧飞机数架,空有不少航空技术人才储备。双方想法不谋而合,迅速达成一致。

  1928年11月,汉口总商会与协进会四分会成立官商合营“武汉民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署出技术人才以及场地作股二成,汉口总商会募集三十万银元作为经费占股八成,民航公司以中华航空协进会第四特区分会的名义购买飞机。

  为示隆重,特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主席李宗仁担任董事长,汉口总商会主席纺纱大亨周星棠担任总经理,盐业大亨黄文植担任协理。

  民航公司成立消息一出,汉口各洋行纷至沓来推荐本国所产飞机,计有汉口美商美信洋行推荐瑞安型,汉口德商西门子洋行推荐容克W33型,汉口英商安利洋行(Arnhold.H.E Company)推荐德哈维兰公司摩斯型(De Havilland D.H.60 Moth)。

  汉口美商美信洋行航空部是旧中国最成功的飞机销售商之一,29年还拿到南京政府20架“可塞”式侦察机订单,中国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就是美信洋行售出的。

  此前一年,瑞安型飞机因美国人齐林白不间断环球飞行名声大噪。广州的协进会第二特区曾购买水陆型号各一架,环全国飞行时曾在汉口做飞行表演,众人对其印象颇深。加上28年底经济危机已显端倪,制造商马霍尼公司正好有他人退货的5架库存飞机,经洋行买办李善堂从中斡旋最终美方给予大幅优惠,最终美信洋行以不足1万美元一架的价格拿下5架订单,包含3架陆型和2架加装浮筒的水上型。

  此外,民航会另从安利洋行购买摩斯型2架(次年又追加2架),首批共购买7架飞机,11月20日,民航公司正式签署采购合同,因协进会与民航公司不分你我的关系,汉口报业一般称民航公司为“民航会”。

  地面准备工作也随之展开,市政府拨付汉口公共体育场附近一块空地,夯实路面作为起降场。飞机将由军政部航空署航空第一队操作,所以该队在武汉也被称为“汉口总商会航空队”,民航公司设“汉口总商会航空司令部”,由军政部航空署长张静愚兼任司令,总商会航空队飞行员有晏玉琮,邢剷非,吴自耕,段祺新,蒋其炎,伍兴鑑,庄迪华等中国最早一批航空人才。

  晏玉琮后来官至空军中将(国民政府空军最高军衔),邢剷非抗战期间任空军轰炸机总队队长,伍兴鑑和庄迪华在抗战期间为国捐躯。

  1月底,瑞安型飞机经上海换船后运抵汉口,经过美国技师安装调校后,标准型被命名为“汉口”,“襄阳”,“宜昌”,水上飞机被命名为“长沙”,“扬子江”。飞机为出厂时的白色,方向舵绘有协进会徽,机身涂刷汉字三行,第一行为“中华航空协进会第四特区分会”,第二行为:所命名称,第三行:“武汉民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