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与严谨的财政预决算法规,复杂的拨款流程和有完善空间的政策设计比起来,对于农村学校和老师们来说,其实,问题很简单——把该拨的钱拨下来,花在该花的地方。”宗晓华说。
由于学校公用经费没能按时下拨,本不应该是问题的问题,摆在了云南省某县农村教学点教师张凯面前。
在当地,教师垫资用于购置开学办公用品等方面的支出,少则成百上千元,多则上万元。有一位教师因分管财务工作,已经垫付了4.6万元。张凯提供的票据显示:2019年4月,垫付外乡镇教师到本校监考中考体育伙食费4000元;6月底,垫付学年末学业水平测试外校教师到本校监考伙食费、住宿费2.5万元;1—9月,垫付学校采购清洁工具、消毒灵、杀虫药、学校门窗和学生餐厅厨房设备维修等费用1.7万元。
对于月平均工资4000元左右的当地农村教师来说,这笔“巨款”正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如今,最现实且常有的烦恼是钱”。
张凯所在的中心学校校长刘玉坤透露:“教师垫资情况长期存在。我们会按照公用经费实际下拨时间,半年一次给老师们报销。如有结余,后续因公花费实报实销,老师们须提供正规发票。”
“但是,今年的公用经费又迟到了!”刘玉坤有些抱怨,“我县每年学校公用经费分两次拨付,一次是四五月份,一次是10月份。可今年四五月份该拨下来的钱,就没到位。”截至10月底,中央和省级核定全年应拨近150万元公用经费,只下拨了不到38万元。
“因为没钱支付维修费用,厕所水箱、水管的简单维修,都靠老师们自己动手,已下发的公用经费只能用于缴纳学校急用的水电费,其他要用的钱都只能欠着,学校只能维持低水平运转。”作为中心校的当家人,刘玉坤坐立不安。该中心校管辖4个小学和1个九年制一贯学校,拥有两千余名师生。
“公用经费下拨卡在了哪里?”记者致电该县教育局和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政紧张,相关经费由县里统筹使用,可能已经投入到其他民生领域。”
困难确实有,但总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因为该县公用经费欠账,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除了中央和省级下拨的公用经费未能按时到位,还有教师向记者反映,有学校2018年县级预算核定应拨近70万元的公用经费,实际到账1万余元,实际拨付率仅为2%。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通常是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宗晓华表示,“问题可能出在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公用经费的部分,一般会按时到账。而到县级财政后,并不一定能够及时拨付到学校,“遇到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财政吃紧,地方使用其统筹权,也是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