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透视工业革命的秘密:TS阿什顿的阐释(6)

时间:2019-06-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再工业化不只是要让先前转移出去的工业在国内重建,更重要的是要让工业升级。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率先发现了问题之所在。2009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2年又推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这些战略规划旨在让先前转移出去的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在特朗普执政下,一些大型公司加大了在美国国内的投资。例如,苹果曾在2018年宣布五年内在美投资三千五百亿美元。美国试图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占据领先优势。

  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在2011年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它描绘了全球价值链将发生怎样的变革”([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李菁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在抗击金融危机的同时,德国的“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增进数字化以及产品、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互联来推动数字化制造”,最终要“确保和发展德国在工业制造中的领先地位”。由于德国并未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把制造业大量转移出去,这让德国在正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

  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时至今日仍不遗余力地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2013年,英国集聚了来自二十五个国家的大约三百名商业人士、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来探讨英国制造业的未来,展望2050年英国的制造业。2017年11月,英国出台《工业战略》白皮书,首相特雷莎·梅在序言中指出:“两个世纪以前,正是我们的工业革命引领了世界。三十年前,正是我们大胆的市场化改革为其他效仿者树立了榜样。今天,我们的抱负同样很高……我们会建造一个适合未来的英国。”在这份白皮书中,英国主要从创意、人员、基础设施、企业环境、场所等五个方面来展望英国未来的经济变革。在近年来制造业对经济贡献只占百分之十的比重下,英国正在从经济实践中为其工业寻找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然不会自甘落后。若要在行业内出现革命性转变,就必须用发明创造来突破瓶颈,否则可能只会出现阿什顿所言的“企业变得更大、贸易更广、分工更细、以及交通和财政更加专业和高效”、“但不会出现工业革命”(p. 76)之场面。

  然而,当前的主要大国都意识到了创新在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性,也必然会竭尽全力地去争夺人才,抢占先机,下大力气促进各类发明创造。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来临的道路上,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也正在展开。

  现如今,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背后,实际上也是为了让美国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位置。然而如若没有创新,便无法突破技术瓶颈,更谈不上在一个行业内发动革命。于是,我们看到了全球上演的“5G争夺战”,美国刻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这些做法无疑在为美国的科技企业赢得更大的优势。然而从根本上讲,政治打压并不会带来创新,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