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论述工业革命的过程中,阿什顿首先抓住了这一时期人口出现了迅速增长这个最突出的特点。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增长,阿什顿认为人们在吃穿住行上都有很大的改善,医疗卫生标准得以提升,这些都降低了死亡率,而“正是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增长”(p. 3)。
既然先从人口来展开论述,阿什顿就不得不提到耕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英格兰完全是个农业性质的英格兰,人和地有着紧密的联系。英格兰人通过垦荒开辟出了很多耕地,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意气风发的地主”在他们所圈的土地上进行的建设性活动。阿什顿并没有否认圈地带来的坏处,但他也指出了圈地的好处。圈地不仅为那些农业改革家提供了实验的场地,创造出了四茬轮作的“诺福克体系”,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而且它造就了一大批不再依赖土地之人,而这些人可以自由地投身到其他活动中去,包括参与到工业革命进程中来。
实际上在工业革命前,英格兰的大多数农民除了从事农业活动之外,还在从事其他副业。人们在农闲之时纺纱织布、挖煤采矿,在森林的边上建造炼铁炉等。在工业革命中,农业逐渐成了人们的副业,农业劳动者“被吸引到制造业中去了”(p. 50),原来被人们视为副业的产业正在迈向专业化道路。
专业化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们开始在采矿、炼铁、纺织等领域展开探索,开始钻研蒸汽动力、纺纱机等设备。发明创造和人们的需求是相互关联的,正是市场上对细布、棉花、煤炭、钢铁的大量需求才促使那些发明家不遗余力地日思夜想,也正是一种产业上的发明突破给其他产业施加压力并促使其创新。实际上,创新不仅“是一种进程,一旦纳入轨道,往往会加速前行”(p. 49),而且“创新孕育了创新”(p. 72),它能起到连环效应。
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供给。工业革命中的企业有很多是几个合伙人开办的小企业,或者是财大气粗的贵族投资建立的大企业。小企业往往由合伙人出资并通过将利润再投资来扩大生产规模,大企业在资金上需求更多,它们通常会在亲戚朋友或者银行那里获得大量的资本。但无论如何,资金基本上是不够用的。
在工业革命起步的时候,英格兰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的银行体系。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关注的是国家和大公司层面,通常发行的是大额汇票。然而,制造商通常需求的是小额金属货币,他们想方设法或通过地方银行、或通过实物工资制、或通过赊账等手段让企业运营下去。阿什顿肯定了银行对于工业革命的贡献,也即“它们调动了短期资金,并把这些资金从那些几乎不需要它们的地区转移到了那些渴求资本的其他地区”(p. 85)。此外,阿什顿还强调了利率下降的重要性,认为工业革命中的那些矿井、工厂、运河、房屋等都是“相对廉价的资本之产物”(p. 9)。经过工业革命,资本的体量和流动性都增大了,资本变成了“非个人的”和“高度流动的”(p.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