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PATH,也是我心目中,中国最具创新力、引领性的四家世界级公司的拼音首字母的合成词,即中国平安(P)、(A)、T(腾讯)、H(华为)。这四家公司,三家总部在深圳,一家总部在杭州,两家诞生于1987、1988年,两家诞生于1998、1999年。
为什么写这个题目?因为我觉得,在当前背景下,每一家中国企业都在面对考验。这种考验的实质是——我们能不能比以前做得更好,更出色,更有竞争力,还是稀里哗啦就不行了?当年《中国企业家》有句口号,“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今天,中国商界应该会更深切地意识到“较量”的含义。
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美国占半壁江山。在不少领域,要在中国找出和美国品牌的影响力相当的对应物,都是残缺的,例如麦当劳、可口可乐、迪士尼、沃尔玛、伯克希尔哈撒韦、强生、Adobe、Costco、IBM、埃森哲、辉瑞制药、高盛、3M,等等。而在所有美国品牌中,最具号召力、市值刚好排在全球前五的,是被称为FAMGA的五家科技公司,即微软、亚马逊、苹果、谷歌、Facebook。按6月21日收盘价,它们的市值分别为1万亿美元、9410亿美元、9146亿美元、7789亿美元和5456亿美元。
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当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甚至超出不少的时候,中国会不会有一批公司,能和FAMGA抗衡,放在全球也不逊色?
目前来看,希望寄托在PATH身上。中国PATH能否以及如何超越FAMGA,将是全球商业生态的一个看点。而我提出这个命题,更是希望引起包括PATH在内的更多中国公司的重视——在新的全球化竞争格局中,每个公司都有一条战线,都有一份责任,天降大任,何去何从?
多年来我一直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国公司有没有为全球商业文明创造出了独特的价值?如果有,“中国价值”、“中国道路”到底是什么?
在《你说那是幽暗之谷,我却看到了世界之颠》一文中,我以华为公司为例,提出,基于中国用户的数量、复杂性、挑剔性以及整个市场此起彼伏的高强度竞争,倒逼着在供给端,已经锻炼出了一批和全世界竞争对手相比“就是更好”的中国公司。
4月初,我访问了中国平安联席CEO之一的陈心颖。她是新加坡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2013年加入平安前在麦肯锡工作过12年。我问,平安这几年在科技方面投入很多,哪些成果已经显现?在国际上能否做到领先?
陈心颖讲了两个刚发生的故事。一是,她接待欧洲一家保险公司的考察团,他们来了解平安产险的“智能闪赔”服务,即在车险理赔中通过智能机器人实现全自动理赔定损。一开始,欧洲客人不相信“智能闪赔”会像介绍得那么好,就在外面临时找了一位车主,“谎称”车有事故,看查勘员是不是真能在十分钟内赶到。结果如期而至。详细了解后,该公司决定在其全球80多个国家的市场中使用平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