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没了酒唐朝该多寂寞!(3)

时间:2019-06-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戍守在边塞的将士们最喜欢葡萄酒。任务在身时自然不能饮酒,只等军前犒赏可以痛饮一番——大漠荒芜,烽火城边,好男儿的报国壮志与思乡之情都在酒里:

  不过,现代研究认为,大量热带树木都属于这三种植物,其果实都含有单宁酸,因此味道苦涩。三勒浆即这三种果子酿成的饮料。

  由于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及流传的养生保健功能,代宗皇帝很喜欢,认为不仅味道温和、入口甘柔,还蕴含着宗教的玄机,因此拿来赏赐太学诸生,学子们自然也是趋之若鹜。

  “唐代宗大历年间幸太学,以三勒浆赐诸生。此后不复闻于世。今光禄许化复以庵摩、诃、毗梨三者酿而成浆,其光色油然如葡萄桂醑,味则温馨甘滑,浑涵妙理。及荐御,天颜喜甚,谓非余品可及,遂时供内府。”

  一千多年前的某个盛夏,地方官李文孺的家奴把荔枝藏在了小口大肚的容器里。天气太热,没多久,荔枝便发酵飘出了香气,试着往容器里加入酒曲和粳米饭,三日之后,酒香扑鼻,竟比加了椒桂的酒还要浓烈。于是,当地人纷纷效仿酿制。

  唐朝经济空前繁荣,除了长安、洛阳,扬州、杭州、苏州、成都府(益州)、蜀州、邛州、黔州等,都成了一线城市,酒坊饭铺林立,好酒层出不穷。

  店家一般都有自己的酿酒绝技,下酒菜也不能马虎,“星级”酒店拿出熊白啖、炙鹅掌、浑羊殁忽、金齑玉鲙、镂金龙凤蟹这样的高档菜肴,街坊小店也有绝招,比如洁白如玉的庾家粽子、汤鲜味美的肖家馄饨,等等。

  唯恐食客忽略了自己,各酒楼纷纷在店门口、屋顶打出色彩鲜艳的酒旗。“三条陌上拂金羁,万里桥边映酒旗”,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到了晚上,再高高挂起彩色的“酒”字灯笼,在夜幕之下如繁星交相辉映,点亮了唐朝人的夜生活,正是:

  来饮酒作乐的以男子居多,稍微有点档次的酒店,都会有“酒西施”。桃花面庞楚楚可人的美女卖酒,再不胜酒力的男儿恐怕也要捧场多喝几杯。

  不少酒家还雇用美貌胡姬招揽客人。这些拥有中亚、西亚血统的美人们,蓝眼高鼻、浓妆艳抹、衣着袒露、身姿曼妙,或歌或舞,自带与唐朝女子不同的异域热辣风情,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富裕百姓,为睹芳容一掷千金的大有人在。

  更绝的是,唐朝不止民风开放,审美也相当多元和包容。为照顾有些顾客特殊的欣赏维度,酒店老板雇用了一些“奇女子”。

  比如,阳都县有个酒家女,眉毛连成一线,耳朵又长又细,人们把她当成“天外飞仙”,一传十十传百,给酒店带来不少生意。

  洛阳某酒店有一婢女,蓬头垢面,两肩高耸、大肚子,貌极丑。有个“粗黑肥短,身体垢腻”的官员为此女痴迷不已,甚至“大悦之,殆忘寝食”。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