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唐初太乐署(类似皇家乐团)有个叫焦革的公务员特别擅长酿酒。原本在中央核心机构门下省任职的大诗人王绩为了喝到好酒,干脆申请到太乐署专门给人家当领导!焦革夫妻相继过世后,王大学士就辞官不干了,你说这酒得好喝到什么程度!
还不止这些,反复总结经验的有心人不断改进造曲和过滤技术,酿造出更为纯净的琥珀色优质米酒,李白饮后赞其美妙:
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浸药酒法”,即在酒中加入各种药材配制药酒,可以外用还可内服,其治疗效果良好,有“百药之长”的美誉。
不过,从汉末动荡到杨坚践宇文周祚一统天下,在饥民饿殍司空见惯的四百年乱世里,大族名士们借着得来不易的杯中物聊发癫狂,或穷奢极欲、极尽挥霍之能事,或隐居避世求不老,最终把养生折腾成了轻生。
富裕起来的唐朝人,深受到道家文化影响,非常注重养生;加之全民爱酒,连和尚都不例外,于是,迎来了各种药酒、保健酒百花齐放的时代。
《千金方》里有关酒疗的方剂共有933种,收录了初唐时期的63种药酒,大多具有治疗各类疾病和抗衰保健的功效。
效果很神奇。比如,某县一位老者,让一个浑身长疮的道士用药酒浸泡身体三天,结果“面颜复少年,肌若凝脂”。
每逢节令,大伙还拿应季的植物泡酒,比如端午的艾酒、菖蒲酒,端午的茱萸酒、菊花酒,除夕元日的屠苏酒。
这个屠苏酒很有讲究,由米酒加入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心、乌头、菝葜制成,据传是神医华佗所创,不仅养生还能辟邪。
另外,由于松树四季常青,寓意美好且材料易得,用其松脂、松花、松叶等配制而成的松醪酒尤其受到大众好评。
单独用松树某一种材料泡酒也很流行,如松叶酒。松叶中含有挥发油和乙酸龙脑酯,香气郁烈,似乎很符合性格奔放的唐朝人口味,他们相信常饮此酒能益寿延年。
640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大破高昌(今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在地附近)之后带回了马奶葡萄种子和酿酒方法,在宫廷中种植,并亲自研究配方酿制了葡萄酒,闻之芳香、入喉辛辣。
“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益,即颁赐群臣,京师始得其味。”
对葡萄酒有兴趣的还有著名的宰相魏征,他除了擅长进谏之外,还曾多次向胡人学习酿制葡萄酒,成为一个高水准的葡萄酒酿造师傅。他酿的酒,连皇帝都大加赞赏:
此后,葡萄酒在大唐沃土上迅速蔓延,河东、陇右一带,长安、洛阳以及南方的金陵(今南京)、襄阳、郢州(今武昌)等地陆续成了主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