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刘强东用“猛药”;转型ToB?(3)

时间:2019-05-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一位多年从事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士介绍,如果以年薪10万元(税后)计算,京东公积金系数的变化,可以为公司每人每年节省5000元成本,如果再以15万人计算,年节约成本将超过7.5亿元。

  4月14日晚,刘强东发内部信回应近期京东快递员取消底薪所引发的争议。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表示,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亿元,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亏损总额超过28亿元,而且公司已经亏了12年,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

  但刘强东表示,做如此安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为了打破大锅饭,以增加揽收单量、增加公司外部收入,提高快递员的收入,最终让公司免于倒闭。此次薪酬调整会大幅提高揽件提成,改变过去京东快递员只派件不揽件、收入差距小的典型大锅饭机制。

  他还透露,这种新模式其实在华南已经测试了差不多半年,优秀的配送员靠多揽件可以月收入四五万元,甚至8万元。

  10年前,刘强东执意自建物流,较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形成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才得以在电商混战中杀出重围。但今天,物流能不能独立盈利和发展?这是京东要迈过的又一道坎:跨过去,京东物流大概率会成为又一个千亿市值的“顺丰”;迈不过去,这个巨大包袱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甚至有可能让京东的任何梦想都笼上阴影。

  靠“搬箱子”起家、利润一直徘徊在盈亏线上下的京东,大企业病肯定是致命的。但更根本的还是要为京东找到一条新路。而刘强东对京东“下狠手”的最终目标无疑也与京东的转型有关。

  京东将自己的未来计划描述为从“零售”向“零售+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这意味着,过去京东主要是直接服务C端的用户,做的是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的to C生意;而未来,京东要做的是“to C + to B”,用京东成立20多年来积累的在供应链、物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核心能力,构建零售基础设施能力,在满足自身的业务需要之外,将这些业务能力对外开放给商业合作伙伴,而京东自身的生长空间,也将在这次开放中,完成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跃升。

  这一思路,可以说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统一了方向。市场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宏观经济环境不佳时,企业的问题和困难会更明确地凸现出来。选择转型的不只是京东,腾讯、百度、阿里都在谈转型,都在谋划着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互联网的下半场。

  不过,与媒体的担忧情绪不同,资本市场对京东的转型还是表现出了耐心和信心。资本市场对负面新闻频上头条的京东给出了看多的态度。最近一个月,京东股价上涨了11%,并未受到人事地震的影响。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