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成为巨头当然是京东的目标,但管理这道坎能不能迈过去,确实是个考验。小公司往往被对手击败,但大公司往往是自己绊倒自己。
一位经历过京东创业时期的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京东此次调整除了是京东战略转型上的布局要求,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老刘在内部多次表达过对京东内部存在管理问题的不满,他甚至用了‘人浮于事、拉帮结派’这种很严重的词儿。裁员和管理层洗牌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有文化上的改变,老刘希望整个公司回到‘战斗状态’。”
这位人士还告诉记者,由于离职人员众多,而且从VP(副总裁)、高管到总监、员工都有,因此公司里但凡有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被人在脉脉(职场社交APP)上爆料,大到各级老板的离职转岗、公司发布的内部邮件,小到新的加班规定、员工离职手续的办理流程、办公区的标语,甚至连茶水间的饮料机被抬走了都有人发到网上,并能引发吃瓜群众的一片担忧:京东连免费饮料都不给喝了?
据记者了解,京东这次组织调整被重用的多是“老京东人”,驾驶“三驾马车”的徐雷、陈生强、王振辉都是京东的创业元老、刘强东的铁杆心腹。而那些履历亮眼的职业经理人成为主要的“优化”对象。
这不禁让人想到阿里巴巴也曾走过类似的“弯路”,在上市前后,阿里也高薪招募了大量服务500强、有国际化背景的顶级职业经理人,但这些职业经理人很难融入,更不要说引领公司的战斗文化,最终多数出局。
“优化”,是这个寒冬,无论BAT、TMD,还是创业公司,都没能逃过的漩涡,因为人口和流量红利正在消失,行业增长放缓,加之大环境不好,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面临的问题。
京东确实是漩涡中心的那家,而且也是第一个“开刀”到VP级别的大公司。京东此刻面临的问题非一日形成,改变当然也难凭一夕之功,但刘强东用如此猛药,动刀又快又狠还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虽然这也非常符合刘强东一贯的行事风格。
京东上市时,“公司是否会过分依赖刘强东个人”是投资人们很担忧的问题,因此,刘强东会有意识地淡出京东日常管理,并把更多的管理权交给团队。但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刘强东回归了。
与C×O离职和高管调整相比,最受关注的还是京东对于快递员薪资的调整,毕竟这涉及到十几万人和他们的家庭。京东自今年3月开始,将快递员公积金系数从12%降到7%(北京市规定的最低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几位京东快递员,他们大多数月薪在税后8000元左右,少数人或者特别忙的旺季可以过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