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学“混日子”难了:取消“清考”严惩学术不

时间:2019-11-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光明日报11月1日消息,期中考试的临近,近日,河北体育学院40多名学生因旷课过多被公示退学,还有一些大学根据学分情况公布没有通过考核的学生,同样公示退学。这些新闻背后的信号令不少人感慨“严冬将近”“大学日子难过”。

  从2018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开始,大学“清考”成为历史。如果学生无法通过考试,将没有“放水”通过的机会,而高校的各项规章也随之愈加约束严格,一年以来,学风收效可谓显著。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王德岩告诉记者,一年前,他所带的班级60人中曾有过数十人都不能通过的记录,一年时间过去,同样的难度,现在未通过的仅有两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3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就此作出了回应。他说:“各个学校在管理方面严起来是一个共同的做法,每个学校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高等教育法,根据各个学校的章程、规章制度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要求。如果学校是依据规定作出这样的处罚,那是一个好的信号。”

  取消“清考”前,大学生的日子是怎样的?“躺”也许是其中一个关键字。青年教师刘伟曾长年担任教学秘书,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带过四年出勤率是个位数的学生,反正最后能不能通过考试都会给予形式上的认证。“同学们普遍学习压力不大。”刘伟告诉记者,“还有学生大四上半学期挂科数十门,下半学期如期照常毕业的例子。”

  “这就是一种风气,非常不好的风气。”王德岩说,“大学生一进校,过不了三天时间,就能从师兄师姐那里知道考试好不好通过,哪个老师会放水。当他们知道无论如何都能毕业,学习积极性自然有所降低。”

  今天,王德岩认为,“清考”考试取消之后,最早感受到“严风”来袭的也一定是新生。他们一定能从同学那里知道,“考试难起来了,必须打起精神。而他们打起精神之后,本科教育质量也将为之一振。”

  所以,一年间,不能通过考试的学生人数锐减,“加之辅导员、授课教师日常管理更加严格,除非是真的学习有困难,不然按照正常的学习计划,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如期完成学业”。课堂出勤率、自习室的利用率一年间明显提高,王德岩感受到学风在悄然变化着。

  经历了12年寒窗苦读,一进入大学,感受到的是“放水”还是“严管”,对学生学习态度乃至人生观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为什么明知道“放水”的坏处,此前高校还要继续组织“清考”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与“招生指标”的分配息息相关。“当年高校按计划招生,如果学生不能如期毕业,不但浪费了‘指标’,第二年的招生计划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