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亲历者眼中的“奥运篮球第一悬案”

时间:2019-10-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美国肯塔基州连绵起伏的群山深处,道格·柯林斯坐在一家酒厂的品酒室里,微微晃动着杯中物。如今的他是美国最著名的篮球教练之一和解说员,也是几个孩子的祖父。

  酒过三巡,柯林斯眼中光芒闪烁,向美国MLB新闻网SportsonEarth频道的记者打开了线届夏季奥运会即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的现场。在那场有“奥运男篮史上第一悬案”之称的对决中,柯林斯经历了人生中的高光与至暗时刻。

  慕尼黑奥运会是体育史上的特殊一页。彼时,美国深陷越战,苏联正值全盛,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从中东到拉美,追随美苏的小国似乎坐在战争的火山口上;东道主西德打出“欢乐奥运”的口号,却发生了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的悲剧;美苏男篮金牌争夺战最后3秒内发生的一切,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

  1972年9月9日晚,与苏联队的比赛开始前,道格·柯林斯浑身不舒服,“脑袋昏昏沉沉,手腕也疼”。不过,没把对手放在眼里的他觉得,“这点儿痛苦应无大碍”。他不知道,身体的病痛和美国国家篮球队即将经历的打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一开场,苏联队发起了凶猛的缠斗,他们牢牢掌控节奏,将比赛拖入了阵地战。美国队后卫拉特勒夫对美国ESPN体育新闻网回忆说:“他们(苏联球员)的跑动和进攻极其迅猛,我们得传球六、七、八次甚至更多,才有机会投篮。”

  当时负责直播这场对决的美国广播公司(ABC)体育频道制片人丹尼斯·鲁文也告诉ESPN,“面对比预想中强大得多的对手,美国队显得惊讶和慌乱”。在美国人看来,摘得慕尼黑奥运会的男篮金牌本应毫无悬念,柯林斯甚至放言,“我们就是帝王,要让所有人顶礼膜拜”。

  自1936年篮球进入奥运会起直到1968年,美国队包揽了7届奥运会金牌。苏联男篮直到二战后才开始参与世界大赛,夺得了1947年和1951年两届欧锦赛的冠军,成为欧洲第一强队,但每次与美国队交锋都铩羽而归。1952年至1968年,苏联男篮在奥运会上取得了3银1铜的成绩,其中6次与美国队的交锋,均输掉10分以上。

  “千年老二”的位置让苏联人心有不甘。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只拿到季军后,苏联男篮主教练戈梅尔斯基首次对球员的各项指标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并大力在全国范围选拔新生力量。虽然戈梅尔斯基于1971年被原列宁格勒队主教练康德拉辛顶替,但谢尔盖·别洛夫、保劳斯卡斯、沃尔诺夫等球员已成长为苏联男篮的中流砥柱。康德拉辛的名气不如前任,却擅长出奇制胜,其出人意料的临场策略往往能把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终于,1972年奥运会揭幕了。从小组赛开始,苏联队7战全胜,并在半决赛中战胜古巴队,与宿敌美国队狭路相逢。决赛时间安排在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日。此时,苏联人已经获得了49枚金牌并领先美国,但还希望再拿到一枚,为苏联成立5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