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吴争每天都要外出跑几趟,有些老主顾需要一些电器他会亲自上阵送货,但现在更多的是他的帮手们在干活,“老了,干不动了,不想干了就回老家了,这行太费身体。”
由于多年从事体力劳动,吴争患上了腰伤,膏药是他随身必备的药品,他的妻子对「子弹财经」说,早在多年前就不让他在亲自干活了,但他不肯,对于老顾客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情怀,必须坚持自己送货。
很多人说,回收行业近年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但吴争夫妇却觉得,价格随着市场而变化,终究有它值钱的时候,“我看新闻说北京也要垃圾分类了,这个行业还是要正规化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于垃圾来说,更多的是可回收的再循环物资,对一座城市而言,废旧物资综合再利用如同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从心脏出发经过全身最终再流回心脏进行下一轮循环。
回收行业已经经过数十载的发展,如今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但始终没有行之有效的行业引领和政策导向,越来越多的回收企业开始自建标准,但每家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每家都视情况而定,拿不准的就压价收,觉得没问题就按市场价来收。”吴争对「子弹财经」说。
如吴争所言,这里就像北京的中关村,区别在于一个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一个是低端产业的代名词,但被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要有一个归宿。
在回收行业,出货的价格每家基本相差无几,只是收货时的价格参差不齐。“这个就看你的本事了,怎么忽悠也是学问,有的人能直接送你个冰箱。”
吴争在这几十年的打拼中也学会了不少说话的技巧,与其说是本领,倒不如说是一项生存技能,“冰箱从大到小300-50元上下,电视基本在20-80元上下,洗衣机是10-40元上下,空调多一些200-400上下,看你怎么忽悠了。”
这只是回收的费用,其中不含人工成本。对于吴争来说,他们所回收的物品要再加上50-100元不等的人工费用。
“现在什么最贵,人最贵,有的楼没电梯你就得一层层搬下来,有的饭馆冰柜太大你就得跑两次拉回来。”吴争对「子弹财经」说道。
“有时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的人养了你,你也应该做点什么吧。虽然可能挣不了什么钱,但我觉得这么多年了,任何人都有情感在里边。”吴争感慨地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行业本是如此,靠着一个地区的人们获得口碑和收入,从而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李康最早在周营旧货市场从事旧家具回收和二手售卖,后来在新海内开辟了第二家门店,自从周营市场整体搬迁后他便将全部的家当放在了新海,但他对老地方依旧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