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Z世代社交:拿兴趣画个圈向线下突个围(2)

时间:2019-06-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并且,这些基于兴趣组建的圈层大多不被期望破壁,次元之间保有安全距离,尤其是和所谓的熟人社交领域。

  而这也反映出,在社交产品纷纷对标微信、朋友圈的年代,互联网原住民们更愿意与同好分享真实的自我,而非在小世界里与现实熟人打交道。

  社交也许带来的只是表象合拍,但相较于非网生一代挂在嘴边的「群体性孤独」,Z世代选择在数字世界里发掘社交的最佳尺度。

  在年轻一代的社交圈里,三观也许不必一致,但至少有那么一两个兴致相投。比如:聊得来游戏,就在日常任务和集结打boss时闲侃几句;腐了同一个CP,就在微博主页一起zqsg地「枯了」;偶尔丧到爆炸,就在小众社交软件上做个嘤嘤怪,刷一刷陌生人的岁月静好,补充能量。

  根据Soul对用户进行的调研显示:有90%的用户希望通过社交应用扩展自己的交友圈、同时又有超过半数的Z世代用户认为,微信和QQ无法满足自身社交需求。

  这样来看,想要扩大交友圈的用户既可能不满意即时通讯软件下的社交环境,又受困于大众化社交软件里泛滥的无效信息。

  浏览soul上的帖子,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用户之间的分享与互动往往来自于一个有趣或是充满情感传达的瞬间。比如:晒宠物的照片,突如其来的小确幸,生活中炸毛的小事,偶尔泛滥的文艺细胞。

  这与相对主流的社交平台产生的互动不太一样,我们在微博上的互动往往来自层出不穷的宝藏博主,在B站则是偶尔更新的神仙UP,在朋友圈更像是过年间亲友们的彼此寒暄。

  看起来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表达被各种媒介瓜分,但实际上热闹的朋友圈与喧哗的流量圣地微博都不能带来存在感。

  并且基于熟人社交的局限性,结交新同好和消费有趣内容的需求确实无法在QQ和微信上实现。而类似微博这种社交平台的话语场域又太深太广,用户被看见的几率大大下降,更容易呈现出群体性孤独的状态。

  当然,也有一批又一批社交挑战者诞生,试图颠覆主流平台的社交压力。但是,大部分都走入歧途。诸如多闪、飞聊等产品显然更想要复制微信、微博的成功,而探探、陌陌之流则更加简单粗暴,试图以最原始的本能驱动来撩拨熟男熟女的social欲望。

  他们是成长于数字技术成熟期的原生一代,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独一代」,对互联网土壤生存的种种文化如数家珍。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在泛社交软件中以粉丝社交软件超级星饭团、兴趣社交软件soul、语音社交软件hello语音及游戏社交软件玩吧活跃渗透率较高,达到60%以上,甚至接近80%。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