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大约从2018年开始,一些快消品牌和时尚品牌的营销掌门人,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分享占领Z世代的心得,然后总结出新的营销方法论;创业者开始研究年轻人群的生活、消费和社交习惯,尝试从Z世代身上找到潜在的蓝海市场;资本市场也出奇的配合,但凡贴着Z世代标签的项目,结果总不会太坏……
可能是“中老年人”的思维定式在作祟,每每谈到Z世代的时候,我们总想着他们身上有哪些掘金机会,抑或是讨论Z世代表现出了什么样的行为,却从未思考过Z世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一书中,又将Z世代泛指为在行为和态度上符合互联网一代特征的人,然后旗帜鲜明地指出:同一世代中的人们对事物变化具有相同的信念、经验和价值观,不同世代的人们对此的认知各不相同。
Z世代之所以被聚焦在镁光灯下,终究还是圈层效应导致的结果,诸如zqsg、xswl、扩列、处q友等Z世代专用的“黑线后也会不觉明历,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莫名的神秘感。仅仅由此将Z世代特殊化,未免有些矫枉过正,毕竟90后也曾用火星文将汉字进行萌化,给力、囧之类的网络热词早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可既定的事实是,Z世代已然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无论是社交、消费还是品牌营销,进一步深挖的话,Z世代身上确实存在很多“秘密”:
比如Z世代也被称为互联网世代,红杉资本在《00后泛******消费报告》中给出了佐证:94%的00后有自己的智能手机,过半的00后同时拥有手机、平板和手提电脑。
比如互联网本就是Z世代的生活方式之一,据Soul发布的《Z世代社交报告》显示,80%的用户每天上网在3小时以上,约40%的用户每天花费至少6个小时上网。对于大多数Z世代而言,并不存在在线和离线的差别。
再比如Z世代独特的社交需求,80后习惯于QQ聊天、论坛灌水,90后偏向于贴吧、二次元等,Z世代在扩列、处q友等表达之外,一个特殊需求就是连麦,哪怕是写作业还是吃饭,哪怕连麦的对象自己压根就不认识。
青春期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在计划生育、经济高速增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全世界范围内都维持着较低的生育率。独生一代的身份让Z世代更愿意扩展自己的朋友圈,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刚好提供了Z世代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
标志性的案例就是社交赛道在2018年的回暖,在微信、微博、QQ等超级App编织的权利缝隙里,生长出了Soul、积目、Tiki、flow等风靡一时的社交产品,又频频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