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事实上,新亿发集团和华亨粉业只是来自福建纸品产业带和广西食品产业带的冰山一角,和新亿发、华亨粉业一样转型品牌的代工巨头在中国各地的产业带中还有成千上万,他们跟包括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在内的生产制造企业一样都在做着相同的“品牌转型梦”。
而这也正是阿里巴巴的“商业操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今年3月聚划算启动产业带扶持计划,宣布未来要孵化1000个全球产业带;而天天特卖自去年6月份启动“天天工厂”项目以来,过去一年时间已经赋能2500家优质产业带工厂,联合定制600余款C2M商品,覆盖56个大品类;今年4月,天天特卖启动C2M产区计划,未来要在中国打造100个数字化产业带。
有意思的是,在代工巨头不断摸索品牌运营策略的另一边,一群起家自淘宝的品牌代运营玩家则正在加速拥抱产业带。
2016年,90后创业者郭胜终于结束了帮助其他品牌耳机代运营天猫线上渠道的业务,迎来了自己的独立耳机品牌WRZ。郭胜投身耳机产业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代工厂生产供应环节的不可控。
郭胜所在的东莞石排镇,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耳机产业带之一,大大小小的耳机品牌聚集此地,而郭胜创立的新耳机品牌WRZ,由于初期体量较小,代工厂基本不愿意接单生产。“代工厂不太认可,给出的约束条件特别多,我只能被迫转型自己去做生产”,郭胜称,在雇佣了20名工人后,郭胜开设了自己的工厂。
同年,一个起步于大学宿舍、已在电商路上摸爬滚打了六七年的80后创业团队也开始考虑到线下建立自己的工厂,他们从2009年起帮福建的多家纸品、母婴企业代运营电商渠道,2014年买下“植护”商标开始做自己的纸品品牌。“当线上销售规模越来越大,品牌方想把线上商城的授权收回去自己做,我们面临很大的困境,所有的努力都在别人公司身上,一旦收回授权我们就什么都没留下,所以当时就下定决心做自有品牌”,植护联合创始人陈静表示。
和郭胜一样,苦于代工厂的产品品质及出货时间不稳定,植护在2016年决定建立自己的纸品加工厂,由陈静作为供应链负责人操盘工厂的组建。
值得注意的是,自建工厂解决了产品供应质量问题,却又面临成本的高涨,从轻资产的运营走向重资产的生产,意味着每一次大促活动都要全盘计算下游销售数据和上游工厂的盈亏,同时还要保证销售端的发货节奏与工厂端的备货无缝对接。
2018年,为了提升效益加入更大规模的市场竞争,郭胜选择将自己位于深圳的耳机厂加入天天特卖发起的“天天工厂”计划:通过定制的数据系统,对工厂进行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