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读期间,她感觉在理工的课程与大学无太大差异,还读了大学会提供部分社会科学课程,比如社会学、基础化学、微生物学等。她还提早在合作的实习项目中体验了职场,认定了公共卫生这一领域就是她终生的目标。
毕业后她得到了牙医协会的相关牌照,进入医院的口腔科工作,协助牙医负责判断牙齿健康、进行简单的补牙洗牙等工作。
她认为作为持有理工学院证书的毕业生,最大的缺点就是起薪会比大学毕业生低,刚开始的时候,她一个月起薪是大约两千新币(约八千多人民币),但是大学护理系毕业生起薪可以达到三千到四千新币。
所以学院也鼓励毕业生继续边工作边进修、或者到大学考取一个学位。在她看来每一条道路都会通向大学和职场,只是走得快一些或者慢一些而已。
新加坡不少私立大学提供半工半读课程,她曾经的班级里有一半的同学都在半工半读继续学业,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到学校去听课。
2017年,Francis抱着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学习兴趣,决定重新回到学校,申请了国立大学的社会工作系。但是对于她来说,一个大学的学位,不只是薪酬的提高,还是拓宽自己在公共健康领域就业的可能。
对于残酷的分流系统,她个人觉得社会上大众对学业成绩的过分追求是很危险的,而成功不应该只有学业成绩一个指标。
Francis的例子,不仅仅只是个例,很多当年初中没有考进快捷班的人,在网上发起“生命不止分数”(Life beyond grades.)的活动,纷纷晒出自己曾经小学毕业分数。
他们的目的便是激励没有进入快捷班的同学不要放弃学业,要在学习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要盲目听从分数第一的言论而失去信心。
只是在家长的传统观念下,考名校最快速度考取大学学位,人生才会通向成功。但是在新加坡条条道路通职场通大学的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并不代表与大学无缘,只是通过职业教育再考回大学会需要更长时间。
而成功的快慢,是不应该比较的。不少在游戏、编程、艺术设计、摄影绘图、机械工程等行业工作的人都上网分享自己的故事,他们多数在初中都被分到普通技术班,是被定义成不听话、爱捣乱的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