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封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感謝信寄到了這群官兵

时间:2019-08-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千言萬語終是一句感謝,正因為有了你們的鼎力相助,才能使我們的任務順利完成……”前不久,一封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感謝信,寄到了南海艦隊某大隊南拖174船官兵的手中。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千言萬語終是一句感謝,正因為有了你們的鼎力相助,才能使我們的任務順利完成……”前不久,一封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感謝信,寄到了南海艦隊某大隊南拖174船官兵的手中。

  7月下旬,該船搭載地方院校的專家組執行海上射擊數據測試任務。誰知,在射擊完成後,任務海域突降暴雨,海況不斷惡化,涌浪逐漸達到3米,導致靶船漏水,采集數據的儀器設備也隨之墜海。當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布放小艇、前出打撈。

  槍帆班長孫安康心里明白,像這樣惡劣的海況,已超出了布放小艇的極限。倘若打撈,很容易陷入意想不到的險境。但選擇放棄,則意味著價值上千萬的儀器設備和珍貴的數據資料將要毀于一旦。

  “船長,事不宜遲,我想試一下!”孫安康當即向船長周文提出申請,想前往打撈儀器設備。在挑選了幾名業務能力精湛的黨員骨干作為助手之後,孫安康便和戰友們迎著風浪登上了小艇。

  到達目的海域後,孫安康發現事態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由于設備側傾,海水不斷地灌入其中。如果用常規的打撈方法,設備傾斜角度只會越來越大,灌入的海水會更多,電子元器件發生損壞的概率也會更大。

  “如果不盡快阻止設備進水,拼盡全力打撈回來的設備也會變成廢鐵!”孫安康當即穿上救生衣,掛上安全索,跳入海水中,用盡全力將設備扶成豎直狀態。半個小時後,在艇上戰友的協助下,最終將設備成功打撈上來。攀上小艇的孫安康,心里的石頭也終于落了地。

  小艇從迎風出發,再到破浪凱旋,已過去了近3個小時。而此刻,孫安康的手指早已在海水中泡得發白。

  “沒想到,沒想到,真是沒想到!”隨艦執行任務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李曉彬,目睹了設備搶險的全過程,在檢查發現采集的數據資料完好無損時,他接連說了3個“沒想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