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陷呐畔阵碎后续报道是什么?

时间:2023-09-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一个小小的村,都能赶上我们整个县的GDP,但更令我震惊的是,这里很多乡镇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标语:“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要知道,这样的标语在我们老家已经泛黄了、模糊不清了(三十年前刷在墙上的),而在这些乡镇,居然是锃亮崭新的。

  我身边有很多粤西、粤东农村地区出身的同龄人,他们底下通常还有四五个弟弟妹妹。在一些地区,如果一对夫妻不生个儿子出来,还是会被全村人鄙视。

  当然,这种现象不是广东独有,江西、山东、广西、海南、福建、河南等几个省份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风气貌似也比较严重(特别说明下:群体共性和个例是两回事。在这里,我只是说点印象,不是打地图炮,希望上述省份的同学们别骂我,咱有话好好说)。

  一个人们广泛认可的人口学定论是:在无包括特定性别偏好在内的等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正常期望男婴死亡率应较女婴死亡率多出大约20%,因为男婴比女婴更不易存活。

  1981年、1989年、2000年中国进行了三次全国规模的详实人口普查,学者曹萌、雷鹏、吴擢春2013年的论文《中国婴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地域差异》基于这三次普查的数据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在1981年时仅有浙江、江苏、河南和安徽4个省区女婴死亡率偏高,最糟糕的省份为安徽:男婴死亡率2.841%、女婴死亡率3.264%。

  到了1989年,已有19个省区女婴死亡率高于正常预期,情况最糟糕的是山东:男婴死亡率是1.738%,女婴死亡率是2.267%。

  而在2000年仅有黑龙江、西藏、宁夏和新疆4个省区的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状况最恶劣的是江西:男婴死亡率是3.136%,女婴死亡率是7.850%。

  最近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我一个同龄人身上,夫妻俩都是大学毕业生,但估计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两个人第二胎生了女儿,第二胎B超发现还是女儿(当时二胎政策还没松动),火急火燎去医院做了引产,结果后悔莫及地发现流下来的是男婴。

  第三、辣妹子多的地区。比如,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吃辣的人比较多,性情刚烈者多,辣妹子也比较多,女性地位稍好一点。当然,这也只能说是一部分地区,广大农村地区“重男轻女”风气恐怕依旧非常严重。

  特别说明下, 2000年西藏、宁夏和新疆4个省区的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点是当地信教群众比较多,但这只能说明在这些地区女婴被杀死的几率比较低,并不能说明当地男女平等的氛围浓烈。

  一个很有力的例证是,在一些穆斯林国家,重男轻女的程度比中国更严重,但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性别比偏高的情况,因为在这些国家,堕胎被视为一种罪恶,其罪几乎相当于故意杀人。

  不论阶层,不论文化程度,无论女儿有多优秀、多靠谱,他们还是会想着儿子才是接班人。只要有足够的资源条件,这种思想都会不自然地流露出来。

  怪不得有很多独生女感慨:要感谢党和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强行遏制了我们的父亲变成重男轻女的样儿。

  自古以来,女性的资源获取机会少、权益保障普遍显弱,不得不依附男性而生存,使得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骨髓。

  今天,随着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很多领域女性已跟男性呈分庭抗礼之势,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全国性的。

  而且,在政治决策层面,女性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在领导权、决策权的参与度、参与层次、参与比例、参与渠道上受制较大。

  再加上中国有女性出嫁后要到男方家生活的传统,没有男孩的家庭就面临着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年人也面临着赡养难题。

  在传统思想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延续香火”“不要在我这代断子绝孙”等观念深入人心。

  即便没有皇位、巨额财产要继承(话说,即使有,女性怎么就不能继承皇位、巨额财产了),即便自己过得衣不蔽体、居无定所,他们也觉得自己的姓氏、基因等香火需要延续下去。

  有多少家庭,因为重男轻女,而把儿子溺爱得不成样子。又有多少农村地区,因为长久以来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结婚彩礼奇高、一妻难求,儿媳妇在家里的地位逐渐走高(关于这个一点,可参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光棍村频现,可村里的媳妇儿已经被捧上天了)。

  受外公外婆“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他彻彻底底被娇惯成一个废人,在45岁这年众叛亲离地死去(我舅舅的真实故事见此超链接:我的舅舅死了,他终于死了)。

  “重男轻女”现象在印度更为严重,可这几年来,印度人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探讨这个问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摔跤吧,爸爸》的男主角扮演者阿米尔汗,就是一个推进男女平等的思想先驱。我们可以先来看下他参与的一档节目的部分截屏:

  讲真,能意识到重男轻女恶果并且身体力行去呼吁的男人可真难得,我对阿米尔汗的好感又更进一步了。

  他姐姐出嫁之后,因为没能生儿子,在婆家地位非常低,最后她老公找了小三生了儿子,她选择忍气吞声,眼睁睁地看着私生子的名字被记入族谱,而她生的女儿连祠堂都不能进。

  我问他:“现在,家族中很多事你也有话语权了,你是希望维持家族中重男轻女的现状,还是希望家族文化能往男女平等的方向转变一点点?”

  令我大跌眼镜的是,他居然回答:“我希望能保持原状,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终究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我姐姐过成那样子,显然她也是有问题的。”

  他的前妻一被查出有卵巢癌,他立马离了婚,一是担心前妻生不了孩子,二是觉得前妻看病需要花钱,是个累赘。

  如果女性没有平等的就业、参政以及社会参与的机会,所以社会就把很多责任——例如买房、买车、挣钱养家等强加在男性的身上。

  男人的娶妻成本会变高,生活压力会变大。若是女性在社会、家庭中都没什么地位,那么她们参与教育出来的后代,综合素质、思想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

  两性间的不平等,会使得婚姻彻底沦为一个需求的结合体,爱情变得无足轻重,男人进一步物化为“赚钱工具”,女人进一步被物化为“生育工具”或其他工具。

  不重男轻女的家庭和男人,懂得尊重女性的价值,懂得平等待人,懂得公平对待双方父母,更容易建立公平、互助、幸福、友爱的家庭关系。

  在西方社会工业化进程前,同样也存在“重男轻女”的土壤,直到现代医疗保险和老年保险全面建立后,亲子关系就变成接力性关系,女性的地位才慢慢提高。

  如果我们继续推进农村城镇化,落实优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女性的歧视减轻,整个社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重男轻女”可能就会慢慢消失。

  至于经济条件上去了但“重男轻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家庭,我估计真的只能“绝后”了,因为正常一点的女孩子不会愿意跟这样的家庭联姻。

  关于这一点,我的农民父亲有这样一番精彩言论:“几十年之后,谁还记得你姓甚名谁。所谓的姓氏、香火有那么重要么?世界每天都在变,每个人在这个宇宙中渺小如尘,这帮人也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女人们面对这种“重男轻女”的男人和家庭怎么办呢?最好是团结起来,从一开始就不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直接出局,不给他们祸害你和孩子的机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