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Z世代崛起中国机场商业运营如何重构“人、货、

时间:2019-07-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千禧一代已成为航空出行的中坚力量,而Z世代也即将登上舞台,这势必带来全新的消费和体验需求。中国机场商业运营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罗兰贝格深度剖析机场零售现状和趋势,助力航空企业拨云见雾、挖掘市场潜力,全力应对变革和挑战!

  商业零售服务是机场非航业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运营关键的利润来源,尤其对于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而言,零售服务的商业利润率远高于航空业务,可贡献的利润可达整体机场利润的30%以上。

  特别是考虑到机场基础建设投资大,盈利回收周期较长,航空收入单价一般会受政策管制的背景下,盘活商业和非航业务,获得稳定的利润回报对于机场管理者而言,尤为重要。

  与其他国际与地区领先枢纽机场相比,内地三大枢纽机场商业零售收入及每旅客商业零售贡献情况远低于国际领先机场,存在较大差距,仅能跻身于二级梯队。

  究其原因,国际旅客占比低是核心的结构性因素,而机场零售在业态和模式上的单一化也是极为重要的诱因。

  购物业态在国内85家大型机场商业中占据较大比例,而其中特产和礼品等传统商店的份额高达20%,却只能单一满足旅客观光纪念品的购买需求。即使是在更为市场化的连锁业态中,机场购物品牌尚不够齐全,知名大牌相对稀缺,尚未出现品牌效应,对年轻旅客受众尤其缺少吸引力。

  餐饮业态方面,中餐厅和快餐厅的比例占比超过60%,更加符合健康趋势的轻食和注重用户体验感的餐厅严重稀缺。此外,还存在零售餐饮价格水平偏高、服务意识较低等问题。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几年,中国的一、二线航空枢纽将继续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新的航站楼与设施在提升客流量的同时,也将给机场商业创造重新布局的机会,为机场零售业的重塑和变革带来新的机遇。

  罗兰贝格从人、货、场三个维度入手,思考未来机场零售的变革及机遇,寻找中国机场零售业态发展的启示和突破口。

  中国枢纽机场增长迅猛,部分二线万,即将迈入国内外大型机场的非航收入爆发门槛,未来国内机场非航收入,尤其零售业务将迎来高速增长。

  三、四线城市航空出行及低成本航空需求增长迅猛,商务出行比例逐渐下降,大众旅游休闲等出行需求占比提高,这些都将带来更多样的商业零售需求和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