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不可救药究竟什么情况?

时间:2023-09-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可是万一他来了,我又该怎么办呢?”听到张鲸、张诚历数冯保罪过,请求立刻处治他时,明神宗胆战心惊地如此说道。

  此时明神宗已经在位10年时间,他贵为天子,手握生杀大权,冯保只不过是司礼监太监之一,为什么明神宗会对他如此畏惧呢?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因为天资好而被选入内书堂读书,受到系统全面的教育。1560年,冯保得到重要的升职机会,进入司礼监担任秉笔太监。

  当时的司礼监是代行皇权的内廷机构,在其中担任职位的太监权力不小,其中以掌印太监权力最大,秉笔太监次之。

  明穆宗即位后,掌印太监一职空缺,按照资格冯保本可以得到提升,但是那段时间他恰好惹得明穆宗不高兴,所以掌印一职被大学士高拱推荐的陈洪担任。

  陈洪离任后,资格最老的冯保以为自己应该有资格继任,谁知高拱又推荐了执掌御膳房的孟冲。孟冲最擅长的是烹饪,和司礼监的职责八杆子打不着,可是因为有高拱的推荐,孟冲却稳稳地坐上了掌印太监之位。

  此时,内阁辅臣张居正也将高拱看作自己仕进道路上的对手,于是冯张二人暗中结盟,准备联手对付高拱。

  结果,张居正草拟的遗诏被高拱发现,高拱十分气愤,当即怒斥张居正:“现在是我掌权,你为什么要和宦官单独拟定遗诏?”

  明穆宗去世,冯保利用能经常见到后妃的优势,斥退孟冲,夺得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和内阁大臣一起承担顾命重任。

  冯保上位,难免得意忘形,当明神宗登极接受大臣朝拜时,冯保居然毫不退让,他稳稳地站立于明神宗身旁,神情傲然地接受大臣的朝拜。

  看到这种情形,满朝文武既惊骇又气愤,内阁首辅高拱更是大为震动,他认为冯保必将为害朝廷,谋划要尽快将其驱逐出去。

  可惜,高拱终究不敌张居正和冯保联手。明神宗即位刚六天,高拱就因“专权擅政”的罪名被革去官职,勒令立即离开北京“回籍闲住”。

  虽然高拱的官职、俸禄尽皆被除去,可是冯保仍然不解恨,他还想巧立罪名将高拱置于死地,可是碍于大臣以及张居正的反对而作罢。

  经此一事,满朝文武大臣都见识了冯保的毒辣手段,对他既厌恶又害怕,那些缺少真才实学仕进的不良之辈却拼命讨好巴结冯保,把他作为获取高官厚禄的阶梯。

  冯保善于审时度势,明神宗即位后,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掌握大权,冯保对李太后巴结奉承,时刻讨她的欢心。

  李太后对明神宗管教极严,冯保于是就时刻留意明神宗的一举一动,然后把他的言行及时汇报给李太后。因为这个原因,明神宗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对冯保却始终心怀畏惧。

  明神宗身边有两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小太监,孙海和客用,这两个人每天变着法子哄明神宗开心,不是送给他新奇好玩的东西,就是带他出外夜游,明神宗因此特别宠幸这两个人。

  冯保知道这件事后,立刻禀告给了李太后,李太后气得把明神宗叫到跟前训斥,让他一直跪在地上受训,明神宗因此惊惧不已。

  冯保却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把张居正请来,让张居正替明神宗写下《罪己诏》颁示内阁,以示认错悔改。

  作为明神宗的老师,张居正对明神宗一向要求严格,所以他写的《罪己诏》用词谦损,让18岁的明神宗读过之后惭愧不已。

  此时的明神宗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外有张居正,内有李太后,而冯保对外可联合张居正,对内可禀告李太后,所以他对冯保十分畏惧。每当明神宗和小太监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只要看到冯保进门,他就会立刻正襟危坐,然后中规中矩地说道:“大伴来了!”

  冯保执掌司礼监期间,不仅内廷他不喜欢的宦官都被斥退,朝廷中不合他意的大臣也被迫辞职,接替这些人的要么是冯保的亲戚乡党,要么就是肯花钱办事的不法之徒。

  即使在争做权宦的路上也是人才辈出,后浪推前浪,像冯保这样长期掌握大权的人物迟早还是要被拍在沙滩上。

  1582年,张居正去世,冯保失去了支持自己的内阁重臣。而此时,李太后也已经归政于明神宗,自己退居深宫,不问政事。冯保接连失去内廷和外朝的双重支持,明神宗长期以来积累的不满终于发泄了出来。

  后宫一向不乏见风使舵之辈,察觉到明神宗对冯保的不满之后,原来就在太子宫中服侍明神宗的太监张鲸、张诚趁机进言,历数冯保的种种罪过,请求明神宗立刻处治他。

  此时,已经即位十年之久的明神宗内心深处仍然留有对冯保的畏惧,听到二人的进谏,他有些胆战心惊地说道:“若大伴上殿来,朕奈何?”

  冯保到南京不久就抑郁而逝,他之前利用各种机会搜罗的种种珠宝、百余万金银都被籍没充公,他的弟弟、侄子等人都被削职下狱,不久就死于狱中。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