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记者 李华锡)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调研的脚步一直不停。最近,他在湖南省郴州市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为期 3 天的民主监督调研。
过去 15 年,潘碧灵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建言,提交了 80 多件提案,推动了不少政策落地,涉及农村环境整治、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
在担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潘碧灵持续聚焦 生态补偿制度 的话题,久久为功,履职成果显着。
2014 年,时任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的潘碧灵在调研中发现,湖南的洞庭湖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并没有纳入生态补偿的区域,老百姓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却不能获得生态补偿。
窥一斑而见全豹,湖南的情况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解决湖南的问题就可以惠及全国。 当年,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方式狠抓落实的提案。
当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潘碧灵提出的建议有了回应。但经过两年的观察和调研,他又发现了新问题:由于法律约束缺乏、资金保障困难等各种原因,补偿工作推进仍比较缓慢。为此,他在 2018 年提出生态补偿亟待强化硬约束的建议:加快专项立法,建立多元机制,扩大补偿范围。
制度有了,具体落实起来还是需要监督的。 当年,潘碧灵调研发现,在落实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生态补偿领域不全面,生态补偿标准偏低,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等。
同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洞庭湖、鄱阳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30 年, 两湖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水平明显提升;到 2035 年, 两湖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健全。潘碧灵的建议再次有了回应。
这份持续了 8 年的提案终于画上了句号,我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潘碧灵认为,术业有专攻,用专业的工作和专一的履职相结合,可以相互促进。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民主监督。
他告诉中青报 · 中青网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他将会继续聚焦气候变化、农业面源污染和长江流域生态改善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认识潘碧灵委员这些年,我总是惊叹于他的勤奋。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外出调研、考察、座谈。往往是走一路,写一路。有时调研还没结束,他就已经写了几万字的笔记,有观察,还有数据,让同行的人大为惊叹。
他总是带着问题去调研,而且多年聚焦研究一个问题。 勤 和 专 交汇在一起,就成就了这位 环保代言人 。他相信 深挖一口井,量大出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