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主要分布在脂肪和神经组织,在肝脏的酯酶和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下,经羟化、水解,其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硫酸、谷氨酸等结合成为水溶性产物随尿排出体外,故其在体内代谢转化很快,蓄积较少。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属于神经毒物,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它们毒作用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使去极化后的钠离子通道关闭延退,钠通道开放延长,产生一系列兴奋症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使血糖、乳酸、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导致血管收缩、心律失常等。
沙蚕毒类农药经口吸收的剂量较大时可能导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腹痛、心悸、烦躁、乏力、面色苍白、出汗等,严重者可有全身肌肉抽搐或肌肉,甚至出现痉挛和昏迷,也可发生肺水肿及瞳孔缩小等。其中毒机理是在神经突触处竞争性占据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受体,阻断胆碱能神经的突触传导。小剂量时以周围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为主,导致呼吸肌麻痹;大剂量则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
我国曾使用过有机汞杀菌剂,如西力生(含氯化乙基汞)、赛力散(含醋酸苯汞)等,是高效、高残留、高毒的杀菌剂,主要用于拌种。有机汞农药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在肝、肾、脑组织中,且排出很慢。另外,有机汞农药也能通过胎盘屏障进人体内或通过乳汁进人婴儿体内,导致子代汞中毒,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
丙苯咪唑类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甲基托布津等对小麦赤霉病、黑穗病、水稻纹枯病等多种农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近年来有报告表明多菌灵在哺乳动物胃内能发生亚硝基反应,形成亚硝基化合物,从而具有一定的致畸、致癌作用。
大多数除草剂对动物和人的急性毒性较低,且由于多在农作物生长早期使用,故作物吸收量通常很低,其危害性相对较小。但部分品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以及其代谢物和所含杂质的毒性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阿特拉津有一定致突变、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