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常用有机氯杀虫剂有DDT、六六六和林丹。其他还有毒杀酚、氯丹、七氯、艾氏剂和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具有高度的物理、化学、生物的稳定性,在自然界不易分解,在土壤中消失95%所需要的时间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在1940年到1960年期间,这些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农业和林业各方面,甚至在建筑上也用来防止害虫。因为它们在环境中残留,并在脂肪组织中生物富集,在食物链,如鱼和其他野生动物,特别是在鸟类(如塘鹅、猎鹰、鹰)中生物富集,所以,它们占据了相应食物链的顶层。这些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并发现存在于人和乳制品中,动物脂肪、鱼和蛋中。它们会影响钠、钾、钙和氯离子对膜的穿透性;阻碍神经系统选择性酶活力,并有助于在神经尾部末稍释放或保持化学传递物。许多这些物质的短期实验表明其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癌性。
目前在我国六六六、DDT、毒杀芬、艾氏剂和狄氏剂已明确禁止使用。即使如此它们仍可以通过土壤和水而进入食品供应。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导致其在欧洲和北美被禁用。但是它们在发展中国家仍被广泛使用,因为它们具有相当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十分有效的杀虫效果,因此得以继续使用。
1938年德国发现有机磷有强大的杀虫效果后,开始使用于农业。目前世界上有机磷制剂有数百种,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的有60多种,早期发展的多为高效高毒品种,如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等,近期发展的多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敌百虫、杀螟松、倍硫磷,还有毒性极低的马拉硫磷、双琉磷、氯硫磷、锌硫磷、碘硫磷、地亚农等,虽然一些剧毒品种已被列入禁用名单,但剧毒的有机磷杀虫剂目前仍有违规使用的。
有机磷农药除少数为固体外,大多为油状液体,脂溶性,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不稳定,易降解失去毒性,无论在土壤或水体中的作物上和动物体内,都能较快的分解,不致长期残留,所以在生物体内不易蓄积。因此,有机磷杀虫剂正逐渐取代有机氯杀虫剂。近年来有机磷农药用量不断上升,尤其是蔬菜、瓜果、菜叶等用量较大,残留量问题比较突出。有机磷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主要是在植物性食物,尤其对含有芳香族物质植物,如水果蔬菜等最易吸收有机磷,在这些植物里残留量高,残留时间也长。一般在蔬菜和水果上的有机磷农药,在室温下经7~10天可消失一半,在低温状态下则分解缓慢,但用0.1%乐果处理苹果两次,经过63天,仍有残留。
有机磷农药对人属于一种神经毒,主要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使在神经连接点到实现神经的传递作用而产生的乙酰胆碱,不能水解为无毒的乙酸及胆碱,从而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而引起乙酰胆碱的中毒。有机磷杀虫剂可经呼吸道、皮肤、黏膜及消化道侵入人体。进人体内6~12小时以后血中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分解,至24小时以后已难查出,48小时内可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