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然为了不伤潜能生的自尊心,教师也可以与潜能生约定特殊的手势,使潜能生在同伴面前有一定的面子。
8).教师提问时应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或书上有现成的答案等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低级问题;
1).不愿发言。他们担心被提问,有意回避教师的目光,大多是因为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考虑成熟、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最好不要请他们发言,否则既浪费了时间,还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不主动要求发言。他们不看教师,也不回避教师的目光,这样的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没有表达的欲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如果被教师请到,也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3).主动要求发言。这其中又有两种表现:举手要求发言;不举手,抬头挺胸,眼睛看着教师以示要求发言。讨论时,请谁发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如果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请那些不主动发言者。如果想激起思想碰撞,把问题推向深入,就请那些从神色上看明显持不同意见者。
如果教师想判断讲解的效果,可以选择中等层次的学生发言。那些有发言要求而不好意思举手的学生,通常性格内向,比较拘谨,教师要给他们较多的发言机会。如有许多学生举手,一般遵守两个优先的原则:发言次数少的优先,先举手的优先,并向学生讲明这个原则。
这有利于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热情高,发言的学生多,思维就活,思路就宽。学生发言,因其多为即兴,往往思维不够缜密,逻辑不够严谨,表达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简洁。
因此,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其主要观点,使继续进行的讨论具有针对性。评价归纳,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发言,要努力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倾听,要认线.候课与拖堂
1).上节课拖堂,学生没能及时放松,没有时间准备下一节课,会影响下节课的教学质量。经常如此,没人愿意跟你教同一个班。拖堂会让学生养成拖沓的坏习惯;
3).若是多数同学有问题,可以放到下节课上解决,若是个别问题,可以课下辅导;拖堂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4).课间时间有限,耽误了学生去洗手间的时间;拖堂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团结。老师的拖堂习惯,天长日久,肯定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不能按时交作业就自然而然了;
6).养成拖堂的习惯,你就不会深入的钻研教材,不会对课堂进行预设,没有教学效率意识,你的提升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呢?拖堂疏离了师生关系。不赘述。
变课后补课为课前补课。课后补课的缺点:教师放学后,以一种“我是为你好”的心态,习惯性地留一些后进生补课。殊不知这样做对后进生来说是很失自尊的事,而且容易给他们负面的暗示:“我是差生,我学不会,我需要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