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孩子爱哭恭喜你这是好事儿(2)

时间:2019-08-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个不会哭的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独享,精神上的关注,还牺牲了自己身体的健康。

  心理学专家指出:哭泣是情感的宣泄,眼泪的及时排除不仅让孩子身心放松,更能给身体和心理排毒,哭泣也许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但在维持健康方面有独特的功效。

  泪不外流,必向内伤。无论是被强制的遏止,还是自我的克制,孩子压抑下去的哭泣,都有可能转化成身体的哀鸣。

  导演皮特·多克特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acher Keltner联手制作了一部电影《头脑特工队》来向人们讲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哭泣和伤心情绪对孩子来说,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在莱利11岁以前大部分的生活都是由快乐主导的。可是在她随着爸爸的工作调动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以后,不如意的事情接踵而来。

  破旧的房子、丢失的行李、古怪的食物、陌生的学校和同学、父母的指责……这一切都让莱利无法承受。她决定离家出走,以逃避不想面对的困难。

  哭泣,瞬间缓解了这个倔强女孩的压力,让她得以向父母发出求救的信号;眼泪,勾起了父母的理解与爱护,最终在父母的帮助下,她顺利的融入了新环境。

  荷兰心理学家阿德温格霍伊斯说:“眼泪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它能传达出无助,尤其是在人类最脆弱的童年时代。”

  “我知道,刚才摔的那一跤让你很痛。”;“我知道,小朋友抢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我知道,妈妈不能陪你让你很伤心。”

  要知道,孩子绝不是为了哭而哭,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为了向父母传达他们的感受。如果讯息已经被准确地接收,那么达到目的的哭泣也就自然地止住了。

  后来,孩子哭的时候,她就默默的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尽情的痛哭,效果反而比比以前讲道理,用语言和物质来安抚好很多。

  给孩子无条件的拥抱,就是给孩子惶恐的内心一个温暖的力量,给他们提供情绪宣泄的时间和自我疗愈的空间。

  著名主持人梁冬一次在节目中谈到,他发现自己儿子常常和妈妈争论一些话题的时候很容易哭起来。经过好几次观察,他发现原来孩子哭不是输不起,而是说不出自己的感受。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