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前两天一个朋友跟我起,他们家孩子参加市里最好私立幼儿园面试的经历,感叹道:“没想到现如今,学校考的重点不在孩子,全在家长。”
原来这家本地非常出名的幼儿园在招收适龄儿童的时候,不但要观察孩子本身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考核父母的育儿理念是否一致。
朋友选了C,叫孩子不要哭,后来被老师谈话,说家里的育儿理念与幼儿园有差异,希望他们能调整配合。
朋友回来有些不能理解,就来问我: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一般父母不都是这样哄孩子的吗?“不要哭啦!”、“不许哭!”、“哭有什么用呢?”这有什么不对呢?
这孩子打小脾气就特别暴躁,稍有不满一点就燃。发作起来的时候,尖叫打滚、打人砸东西、张牙舞爪地伤害他人,歇斯底里的态度让全家人都拿他没办法。
妈妈不明白,她和丈夫也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平日待人处事也都是谦和有礼,无论从基因来看还是从环境来看,都不至于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呀。
原来,父母怕惯坏孩子,从四个月开始就开始杜绝哭闹的训练。当孩子哭的时候先不去管他,等到孩子不哭了,才将他抱起来安抚喂食。
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向外沟通和求助的念头,这才会在具有行动能力之后,表现出极端的以攻击来博取注意的倾向。
马伊琍曾在微博上表示后悔曾经使用了过哭声免疫法对待自己的女儿,坦言这种固执而麻痹的方式对孩子对全家人都是巨大的折磨,漠视孩子的无助,是扭曲的育儿理念。
温格·霍伊斯在他的新书《为什么只有人会哭》中指出:“相比尖叫或是其方式,哭泣要安全的多。比如在人类漫长的童年时代,孩子只要流一滴眼泪,母亲多半就知道她在难受了。”
抓住父母的注意力,是孩子本能的渴求,但他发现哭泣无法达到效果的时候,只能采用更极端,更具有刺激功效的方式来呼唤关爱。
前段时间,一个6岁的孩子视力离奇暴跌。明明身体一切正常,孩子却突然看不清东西,走着走着就摔得头破血流,甚至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原来,是因为妈妈生了弟弟后,她的爱被大大的分走了,各种负面情绪在心中积压发酵,想哭却又不敢哭,生生把眼睛给“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