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乌兰县“五紧扣五坚持”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时间:2023-12-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新网青海新闻12月20日电 (乌宣)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乌兰县坚持把谋划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按照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要求,以“五紧扣五坚持”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取得实效。

  该县始终将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聚焦领导干部抓“点”、基层党组织连“线”、党员干部拓“面”三个重点,一体推进理论学习向纵深发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主题教育我来讲”活动,各县级领导干部结合分管领域,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方面开展讲党课、大讨论、专题研讨等活动25次。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座谈交流等形式,采取“马背送学”“帐篷课堂”“板凳宣讲”、上门送学、结对帮学、微信云学等生动鲜活的学习方式开展集中学习420余场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80余场(次),开展大讨论86次,以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保证学习成效。建立流动党员“一村(社区)一表”“一镇一册”的动态管理台账和流动党员报到点,通过采取寄送学习大礼包、一对一帮学等方式定期推送相关政策知识,共寄出30份“红色包裹”,学习资料包125份,确保流入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离家不离心”。

  该县坚持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厘清问题,提出对策措施。认真落实主题教育调研要求,制发《全县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县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围绕解决制约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等,县级领导干部确定调研课题26个,开展调研120余人(次)。聚焦重点难点薄弱环节,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各党委(党组)组织党员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共梳理问题130余条,提出改进工作办法措施187项。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县委常委会梳理明确调研方向和重点调研内容,将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作为调研重点,以创新生态文明实践,推动生态文明与产业融合发展破题,谋定“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富民”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海西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样板和“柴达木戈壁滩绿色之城”建设典范,乌兰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转化率100%。

  该县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唯实争先、埋头苦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围绕确定8大类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12个牵头单位,以“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方式推进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到社区开展服务120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230余条,解决民生实事160余件。各镇各部门各单位把推动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着力点,建立了11名县级领导包联76个工程项目工作制度,确定的26项为民实事项目已完成20项。成功创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立足乌兰县生态资源,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构建“1+2+N”全域立体式多维度党员干部生态教育培训体系,开发了本土培训教材干部生态文明培训班已开班。

  该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实“分类建立清单、严格审核把关、强化督促指导、做好结合文章”四项举措,扎实推进检视整改工作。督促各党委(党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岗位职责认真查摆问题,县级领导班子检视问题26条,29名县级领导干部检视个人问题100条,各党委(党组)检视问题237条,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更新、挂账销号。严格实行党委(党组)书记、主题办整改整治组组长“双把关双签字”制度,健全完善问题清单个人填报、支部初审、主题教育办会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终审“一报三审”机制,确保问题查得实、找得准。各党委(党组)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以“有解思维”推动整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县级领导班子制定整改措施54条,29名县级领导干部制定整改措施127条,各基层党组织检视问题263条,制定整改措施559条,整改率97%。

  该县从宣传阵地、宣传报道、舆论引导等方面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打造全方位宣传矩阵,积极营造主题教育浓厚氛围。加强媒体平台舆论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将主题教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截至目前,县委主题教育办共编发综合简报35期,基层动态20期,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共编发简报320余期,各单位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横幅、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主题教育浓厚氛围,目前共制作宣传展板230余快,悬挂横幅110余条,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60余条。(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