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缩小地区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魏后凯说,确保贫困地区发展更高增速是缩小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的前提条件,要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激活贫困地区各类资源,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从面上看,“三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点上看,深度贫困地区依然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魏后凯说,剩余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深度贫困地区,而且相当大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缺乏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难度大。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既要解决好眼下问题,更要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李小云认为,要有能有效兜底的制度保障,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产业支撑。
魏后凯指出,要想真正稳定脱贫,必须长短结合、标本兼治,通过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建立起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
如何“控增”、怎样“防返”,不仅是当前要攻克的难点,也是2020年后必须长效解决的难题。“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减贫需要由扶贫向防贫转变。”洪绍华说,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胜利后,精准扶贫仍需继续努力,不可有丝毫松劲。
汪三贵说,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后,扶贫开发的重点应转向进一步缩小区域和人群在收入、消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相对贫困人口陷入绝对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