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打造杭州都市圈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建设,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合力打造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巩固黄山作为杭州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地位,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先行区。
——打造杭州都市圈文化旅游示范。围绕推进“大花园”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持续扩大徽文化影响力,着力推进文化共兴和旅游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全新黄山、全景黄山、全业黄山、全球黄山,打造成杭州都市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首选地和“后花园”。
——打造杭州都市圈绿色产业新地。瞄准杭州都市圈外溢需求和延伸产业,发挥黄山特色优势,主动参与杭州都市圈产业分工与协作,积极探索产业分工和园区合作新模式,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携手共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打造杭州都市圈健康宜居样板。加快建设皖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丰富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能级,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新安医学、祁门御医等特色健康资源优势,引进民营医养机构,大力发展医疗医药、养老养生、康体健体和管理教育的大健康产业新业态,打造成杭州都市圈康养福地和慢享生活的第二居住地。
——打造杭州都市圈西进南拓战略支点。围绕“大通道”建设,全面推进以“一港两轨八铁九路”为主干的皖浙赣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与杭州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构建水陆空内通外畅、高效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工作,2015年11月,任泽锋书记率领党政代表团赴杭州考察,缔结友好城市,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首次提出融入杭州都市圈的设想。2016年1月,孔晓宏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深化与杭州多层面合作,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并连续三年将该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于2018年10月25日成功加入杭州都市圈。
自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以来,我市“融杭”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成立高规格的“融杭”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实施意见。为高位推动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工作,我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签订杭黄“1+9”战略合作协议。今年1月4日,杭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对接,与我市签订《关于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杭州都市圈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在打造生态环保合作示范区、旅游一体化、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产业发展、商务经济、农业合作、公共服务、开发区共建、淳安与歙县协同发展等9个方面签订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杭黄“1+9”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我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工作的行动指南。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力抢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成果,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我市积极争取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目前已通过第48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待提交今年5月份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审议。杭州市工程咨询中心黄山分中心挂牌成立。作为第一个落地黄山的杭黄智库合作项目,填补了我市发展改革智库建设的空白,搭建了杭黄两市常态化合作的桥梁,标志着黄杭两市的智力合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市直部门层面合作不断推进。市直部门及市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多次与杭州市相关部门及开发区开展深入对接并达成系列合作共识,逐步将两市“1+9”战略合作协议转化为“1+X”可落地能执行的具体协议、政策、工程和项目,两市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成效日益显现。各区县政府与杭州市区县(市)政府积极对接。各区县与杭州市部分区县(市)紧密对接,已形成初步合作意向或签署框架协议,两市多层面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