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由于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一部分肿瘤细胞不具有可被T细胞特异性识别的抗原,无法被传统的CAR-T细胞识别并清除。这一问题或可通过四代CAR-T技术,募集除T细胞以外的免疫细胞至肿瘤所在区域来解决。四代CAR-T细胞又被称为TRUCK T细胞,含有一个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转录相应元件,可以使CAR-T细胞在肿瘤区域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目前主要是IL-12),从而修饰肿瘤微环境,募集并活化其他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反应。目前,四代CAR-T疗法已经在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在内的实体瘤中开展临床试验。
第二代CAR-T有较多的临床数据支持,稳定性高且技术工艺较为成熟,是目前的主流技术。未来,随着新结构在临床上的试验推广及生产工艺的改进,第三代、第四代CAR-T产品更为优良的疗效值得期待。
CAR-T技术是靶向某一种抗原,而不是针对单一肿瘤疾病,因此靶点的选择是CAR-T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CAR-T靶向的肿瘤抗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肿瘤特异性抗原,是最理想的抗原。靶点抗原的特异性越高,CAR-T细胞就可越专一地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不作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但这种理想的抗原不多,目前受到关注的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GRvIII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等。还有一类是肿瘤相关抗原,其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目前大部分应用的肿瘤抗原靶点都是这种。
目前应用于临床最成功的案例是以CD19为靶点构建的CAR-T,但其适应证局限在B细胞相关的血液肿瘤中,如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慢性)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
据Cell Trials的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全球大约50%的CAR-T临床试验针对CD19靶向抗原,另有一小部分(约6%)使用的是由CD19与另一抗原组成的组合抗原。除了CD19,CAR-T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还有许多其他抗原,其中BCMA、CD22、CD20较为常见。BCMA正在成为CAR-T治疗的热门靶点。
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前10种癌症均为实体瘤,占全部癌症的比例高达77%。但实体瘤靶点的研发较为困难,相关研发任重道远。目前针对实体瘤,以间皮素为靶点的CAR-T临床试验数量最多,针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靶点治疗肝癌、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2(GD2)靶点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以及针对CEA靶点治疗肠癌的CAR-T疗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CAR是以抗体的scFv(单链可变区)识别肿瘤抗原的,所以CAR-T的研发需要获取和筛选单抗。筛选出亲和力高的单抗后,将相应的杂交瘤细胞冻存传代形成稳定的细胞株,用于CAR结构中scFv序列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