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试图通过将台湾塑造成“弱小受欺负”,以及东亚对抗大陆的“自由世界堡垒”形象。通过这种形象塑造,可以方便美国在国内和国际政治环境中,将支持台湾与俄乌战争中支持乌克兰的“支持弱小”、“支持同一理念”的立场相统一。[全文]
非电动车锂离子电池、医用手套、石墨与永久磁铁之所以要拖到2026年才实施关税上调,代表现在实施找不到“平替”,那中国为何要帮忙美国养足力气再来砍你?[全文]
华盛顿在遏制中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小集团看起来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小岛。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尤其是非洲),美国已经输给了中国。中国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并没有针对国家治理和价值观进行道德说教。[全文]
美国对华发起的新一轮关税战,可能还不会就此止步。根据以往经验,美国未来还会继续加征关税,但是无论如何这都只是一计空拳,都是在做无用功,因为美国从来就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市场,而且会导致美国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快速下降。[全文]
之前没有人想到中国的出口企业如此有韧性,能够在关税从3%猛增到20%的背景下还能保持出口稳定。主要归功于企业自己的高竞争力和其在应对相关贸易限制时的灵活策略。可以说中国企业能够突破重围,这种来自企业界顽强不息的精神非常重要。[全文]
你看雷蒙多,美国商务部长,要禁止中国的新能源车,说万一北京下一道命令,美国三百万辆电动车全部停在路上怎么办?上海就有不只三百万辆美国车,我们都不担心这个问题,你怎么这么不自信呢?[全文]
美国各行业屡屡发声表示担忧美国的航运业。在此困境下,促进海军力量之间就海上安全问题加强对话至关重要。[全文]
布林肯十个月内两次访华,美国高官走马灯式地访华反复与我方沟通,仅仅是为了管控中美关系?还是另有他图?看看美国当前的经济数据,也许可以找到耶伦和布林肯如此急三火四接连访华的原因。[全文]
美国和很多国家打交道,总是通过制造问题来准备谈判筹码。别的国家很委屈,这些国家因为力量弱小没有办法,只能听凭美国敲诈,但中国不是这样的。[全文]
结合本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的发展,中方明确指出,经贸科技问题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这一权利不可剥夺。[全文]
TikTok法案的通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衰落霸权狰狞的一面,美国亲手把所谓言论自由、信息自由、流动互联网自由等标签通通踩在脚底下,把自己身上的声望用凌迟的方式亲手撕掉。跟这样一个劣质霸权打交道,我们一定要亮明自己的红线。[全文]
随着美国不断变换冲突模式,工具箱里的工具已经耗尽了,任何冲突方法对中方都将不管用。当前拜登政府与北京的交手,中方或正积蓄还手的能量,同时寻求一招致命的反制方法。[全文]
中美关系真的开始阶段性转换,对于像布林肯这种政治作秀型的,同时又软饭硬吃型的巧取豪夺,对中国先是政策上威胁,行动上挑衅,我们就公开打回去,希望布林肯放弃幻想,也不要指望能够在政治上捞取到什么好处。[全文]
布林肯带着白宫“和平与稳定”的目标来,但具体的议题并非完全充满善意。在美方视角下的一些双赢动作,实际上需要中方做出较大的改变及配合。[全文]
中国社会“穷”的历史有上千年,老百姓的苦日子太长了,苦难和战争中被侵害的记忆都太深刻,因此人民的生活必须改善。中国想发展,也倾向于和发达国家搞好关系,尤其是美国。[全文]
时隔9年日本首相再次以“国宾”身份访美,岸田文雄的“自救之旅”能否成功挽回国内支持率?美日同盟不断升级,美国主导推进“美日菲三边安全合作”以“竞赢中国”,恐怕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全文]
美国的问题是行动与话语脱节,表态与政策脱节,最高领导人话语与战略制定脱节,脱节的方向近似180度,言行不一,持续消耗中国的信任与耐心,对中美关系持续产生负面侵蚀。[全文]
实际上美国心里也很清楚,在这两个地区和中国爆发直接冲突,美国都是要倒霉的,所以它就急了,然后赶紧说要派财政部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过来。[全文]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国,东岸是新兴的世界大国;如今,西岸是新兴经济体的最突出代表,东岸却显出衰退的迹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遗憾的是,尽管维护、发展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大洋彼岸却总会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做出不恰当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