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为推进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工作走深走实,推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和化解工作取得实效,现特设立“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专栏,供各县区,有关部门借鉴。
近年来,南城街道坚持和发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诉求表达通道,着力打造为民解忧“终点站”,有效化解了大批各类矛盾纠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按照夯实基础、整合资源、集成高效的工作目标,南城街道规范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一揽子”社会治理服务。“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入驻司法、综治、信访、人社、民政、国土、卫健、公安等多个部门,设置调解室、信访接待室、雪亮工程指挥室、法律服务室、品牌调解室、分析研判室、心理咨询室、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化解中心办公室等功能调室,同时配齐办公硬件,合理配驻人员,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运行机制,努力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高效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3名信访专干、4名司法所工作人员、3名法律顾问、2名心理咨询师等人员力量,同时确保常驻中心。17个村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配备72名人民调解员、92名专职网格员、11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等人员力量,促进了纠纷化解工作高效开展。在七里庄社区成立全县第一个法官社区工作站,县法院选派法官或法官助理与社区调解组织建立对接机制,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调解技巧、调解程序、调解文书制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全力打造一批以倪军工作室、悦和茶馆等为代表的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品牌,进一步延伸服务群众的触角,同时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调解关口前移。深入落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健全“三官一师”工作体系,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建设,与各职能部门深入对接,分别成立了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政协商量室等不同功能的专业工作机构,同时积极培育斑马救援、义工协会、头雁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力量,定期组织开展座谈交流等活动,营造人人关心,全员参与的共建共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大格局。今年以来,南城街道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00余件,满意率达到100%,实现了满意率和办结率的双提升。
单县南城街道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坚持高位推动,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等部门力量,组建平安建设办公室,建立街道-街区-村(社区)-网格四级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构建村(社区)基础调解--办事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专业、专职调解--信访兜底--依法处置“四步工作法”。发挥“线上+线市长热线、百姓热线、网格微信群、“百姓管家”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切实将风险矛盾化解在萌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线索的研判分析机制,设置A、B、C三级处置机制,根据线索严重程度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C级交办,B级督办,A级专办,层层过滤线索,充分调动资源,真正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体化运转。
南城街道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纳入年底考核评价,建立协调联动和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制定实行首问负责、情况报告、跟踪问效、评价回访、考核奖惩等配套制度,延伸矛调化解链条,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全面攻坚矛盾纠纷化解。同时结合诉源治理,常态开展案件分析,持续排查不稳定因素,推动访、诉、调等渠道相互衔接,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
下一步,南城街道将持续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深度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矛调队伍建设,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