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读懂 Z世代 的崛起挖掘你的 「钱景」?(3)

时间:2019-07-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鞋圈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了有部分特殊的话语体系之外,它本身就没有表现出与周遭世界的格格不入。至少对于商业世界来说,当青年亚文化的抵抗姿态愈加消解,亚文化形态的变化就成为了一个必须研究并且绕不开的现象。毕竟,它背后潜藏着可供挖掘的富矿,能够培育出如「毒」这样更多的新独角兽。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团队形成了一份在新势能人群中最具影响力的 App Top30 榜单,及使用度 Top50 和好感度 Top50 两份分榜单。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最终的 App 榜单并非研究团队调研的目的,它只是这项调研的副产品之一,报告前半部分关于年轻族群的洞察才是研究团队希望与业界和学界探讨的议题。

  在上周对外发布榜单后,有部分读者提出了各种疑问,例如「百度为什么在好感度排名中位列前茅」等等。研究团队的答复是调研数据如此,虽然很多数据也超出了原本预估,但调查团队依然不更动地据实呈现,作为描摹青年 App 接触行为图景的重要佐证。

  问卷「烦人」的程度甚至到了需要填答者回答他们在每个 App 品类中选择什么 App 这种地步。

  质化部分采用焦点小组座谈及深度访谈法,研究团队总共与 67 位 00后 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

  。研究团队认为,数据能帮助了解行为和态度,但行为和态度形成背后的动因,需要与真实的新势能人群当面聊一聊才能一探究竟。

  为了避免研究结果成为「五环内人群」或「五环外人群」的片面想象,量化和质化研究都覆盖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与其他地区,研究团队的组成也覆盖了在不同地区高校执教的老师。

  要求被访者按照使用的重要性或好感度排序,被访者自行填写 10 个 App。对排名第一的 App 计 10 分, 以此类推,最终加总得出每款 App 的使用度或好感度基础分值。

  《自娱:2018-2019 年中国新势能人群 App 接触行为报告》的量化研究在去年 12 月完成,质化研究在今年 3 月完成。因为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复核、事实核查、报告撰写和设计、发布会筹备、文字校对等繁琐工作,100 页、逾四万字的研究报告历时半年才正式对外公布。在风云诡谲的商业世界中,半年足以产生很多变化。例如像「毒」这样的 App 已经跻身独角兽行列,还有更多在调查中相对强势的 App 因为合规问题遭遇了下架处理。所以,

  静态数据的价值远不及动态数据。当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一幅有关年轻人的互联网生态变化的图景将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也正在尝试拓展新势能人群的研究视野,而不仅仅只是从 App 接触行为上观察这批年轻人。所以,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