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央广网定分止争“新解法”:张家口司法实践绘就全新篇章

时间:2025-03-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确保案件“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是司法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重大使命。

  2024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创新,推出 “定分止争八项制度”,探索出就地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径,努力满足百姓司法需求,实现法律与社会效果的双赢,为司法 “定分止争” 工作提供了生动范例。

  八旬老人走进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送上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曾是一起房屋拆迁补偿财产损害纠纷上诉案的当事人。

  案件受理后,主审法官多次组织调解,虽未成功,但深入了解了案件情况,为后续审判奠定基础。合议庭经评议,认为改判能维护当事人权益、减少诉累,便在裁判文书中充分回应疑问、论述矛盾,最终依法改判。这一判决体现了 “能改判就不发还” 的理念,高效解决了纠纷 。

  这起案件是张家口中院 “定分止争” 工作的成功实践,也是 “发改再驳” 重点关注制度的体现,更凸显了实质化止争的工作导向。

  在执行工作方面,张家口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2024 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执行规范化试点,优化流程、规范行为、做实终本清仓,常态化开展 “张垣利剑” 统一执行行动,运用多种执行手段,加大执行行动和直播力度,提升执行到位率与自动履行率。

  同时,张家口法院连续两年推出 14 项司法暖心 “微服务”,涵盖立案指引、查档阅卷等多方面,累计服务超 10 万次。还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立案、绿色通道等贴心服务。自 2023 年以来,全市法院树立 “定分止争” 理念,从细节入手,提升群众诉讼体验与司法满意度,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

  “三源共治” 是张家口法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河北省高院提出推进诉源、案源、访源 “三源共治”,旨在从源头减少诉、案、访的产生。张家口法院积极落实,张家口中院院长李哲强调,源头解纷需要党委领导,凝聚多元治理力量。

  围绕 “定分止争”,张家口法院召开系列会议,与各界人士深入交流,吸纳司法新需求,吸引更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例如,市中院联合多部门,针对道交事故纠纷会商研判、制发司法建议,2024 年诉前成功调解道交纠纷 598 件,同比增长 23%,维护了社会稳定。

  “定分止争张家口实践” 深化 “三源共治” 理念,完善诉源治理体系,促进纠纷前端解决。2024 年,张家口法院推出 “法庭枫景” 工作专栏,打造 “定分止争张家口实践”。在基层法院院长座谈会上进行部署后,各部门积极响应。

  在凝聚社会合力方面,张家口法院强化全流程调解制度,2024 年调解及指导调解大量纠纷,诉前化解众多行政纠纷。多家法院结合实际建立特色调解机制,下花园法院依托调解室打造 “花园宜调解” 模式,搭建多个专业解纷平台。在涉金融案件审理中,深化府院联动,支持不动产 “登记难” 治理,针对纠纷多发领域制发司法建议,采纳率达 100%,从源头化解矛盾。

  “‘定分止争张家口实践’ 构建了八项制度,形成相互衔接、闭环运行的审判管理机制,实现矛盾 ‘全流程’ 前端处理、案件科学管理与纠纷实质化解。”李哲介绍。

  全流程调解制度充分发挥法院调解团队作用,结合诉前保全、鉴定等功能,将调解贯穿审理全过程,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优化诉讼程序及审限制度,严格把控审限,规范小额诉讼和督促程序适用,严格审限变更审批,鼓励简易程序适用,提高审判效率。判前阅核全程答疑制度在诉讼各阶段为当事人答疑,增强对裁判的理解与信任。

  “发改再驳”重点关注制度发挥二审纠错功能,跟踪指导改判和发回重审案件,避免程序空转。促进自动履行制度构建 “立审执一体化” 机制,成立执前团队督促履行,建立信用修复机制。案件 “评与查” 制度将评查结果与奖惩挂钩,提升案件质量。信访实质化解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解决信访难题。诉讼指导人制度对复杂案件进行指导,助力纠纷解决。

  在筹备 “定分止争张家口实践” 时,张家口法院面临如何树立 “定分止争” 理念、将司法为民融入队伍的挑战。为此,他们立足当地实际,从三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审判管理解决老问题。相较于发达地区,张家口法院案件体量小、类型简单,但存在办案拖沓、说理不足、上诉涉访多、审判质效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张家口中院加强管理,优化审判机制,提升整体水平;二是聚焦群众期待解决的新问题。审判流程存在衔接不畅、程序繁杂、答疑不彻底等问题,导致群众满意度低。张家口法院围绕群众期待优化机制,就地解决纠纷,提升满意度和公信力;三是提升队伍能力和作风。部分法院工作人员基础工作不扎实,为民理念淡薄,办案粗放。张家口法院加强培训管理,提升业务能力和为民意识,要求注重细节、实质解纷。

  为打造这一实践模式,张家口市中院党组组织专班调研,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经三个月完善后施行。八项制度精准应对法治难点,为司法实践提供制度保障。

  “定分止争张家口实践” 八项制度实施后效果显着。大量案件在基层和一审化解,审执质效大幅提升,从 2022 年的中下游水平,到 2023 年进入中上游,2024 年跃居全省第一方阵。2024 年,多项审判指标趋优,部分指标全省排名靠前,“诉讼指导人制度” 成为全省政法改革重点。

  案件受理方面,市中院受理案件数下降,一审服判增多。在审判效率上,案件审理周期由施行前的83.95天缩短至45.02天,审判环节和审级衔接更紧密,上诉案件移送时间由施行前的95.54 天缩短至35.74天。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全省最优,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和首执案件终本率下降,案件比全省最低,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全市法院还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如阳原法院办理的家事案件,经调解,当事人当场履行关联案件。这些案例为其他案件提供借鉴,展示了治理成果,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展望 2025 年,李哲院长指出,全市法院将从三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抓基层基础,强化一审 “定住分”“止住争” 的能力,减少上诉和信访;二是持之以恒推进工作,让 “定分止争” 理念成为司法人员的习惯和追求,实现职业道德传承;三是总结推广经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发挥模式更大价值。

  “定分止争”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李哲院长表示,努力把“定分止争张家口实践”做深做实做细,通过培养形成法官队伍“定分止争”的工作习惯和行动自觉,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的诉讼体验感和司法获得感更加可感可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