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周恩来三次醉酒那次却千杯不醉记者:他一个人打败了国民党

时间:2025-02-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坊间流传许多关于周恩来喝酒的故事,据说,红军长征时期,周恩来曾用超过一两的杯子喝下过25杯茅台酒。

  他从不勉强别人喝酒,对于不善饮酒者,周恩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喝就喝,不能喝也没有关系”。

  而他自己却从来不打马虎眼,一句“干杯”说出口,周恩来必定喝完这杯酒,且从来不允许工作人员往自己的酒杯里兑水充数。

  因工作实在太忙,周恩来没能亲自去码头接邓颖超,于是,接新娘子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秘书陈赓。

  他们摈弃了一切陈旧习俗,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在“主持人”陈赓的操持下,几个亲密同志聚在了一起,热热闹闹地喝了一顿酒。

  八点整,黄埔新生入校仪式正式开始,在黄埔师生面前,他们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依然是那样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1954年初,世界和平会议之前,周恩来提前来到莫斯科,同苏联方面协商有关事项,以便在日内瓦会议上统一步调。

  所以,赫鲁晓夫讲完祝酒词,“咕咚”一口喝干了杯中酒,苏方的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等人都实实在在地干了杯。

  紧接着,苏联方面高级官员依次向中国“达瓦里希”敬酒,周恩来及其中方随行人员也礼貌地回敬苏联“达瓦里希”,现场气氛热烈而友好。

  张闻天知道,周总理的肝脏在长征时得过脓肿,不宜多饮酒,加上这些天疲劳过度,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我们的过错,这是我们的过错。”马林科夫歉意地说:“没有照顾好你,我很不安,很内疚……”

  即便在醉酒的情况下,周恩来依然下意识地保持着礼节:“不要紧的,刚才喝猛了些,也许是这段时间太累了……”

  “喝吐了,回来的日期也推迟了一天。在外交场合喝吐了,这是我的错误,我要向主席,向中央检讨。”

  一位出席那场宴会的志愿军将领后来回忆说:“我太兴奋了,平常我喝上一杯白酒就差不多醉了,可是那天我起码喝了半斤……”

  宴会在一片碰杯声中达到高潮,包括周总理、杨勇、王平等首长在内,一个个都喝得红光满面、神采飞扬。

  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注意到,总理越来越兴奋了,志愿军将士们一波又一波过来敬酒,周总理来者不拒,都是一饮而尽。

  在这样欢乐的时候,谁也不敢叫停敬酒,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只好悄悄地提醒杨勇司令员:“杨司令员,总理喝得太多了。”

  志愿军文工团的女战士陪周总理跳了两曲,见周总理明显有了醉意,便体贴地搀扶他退出舞池,坐了下来。

  “谢谢你,小同志,你辛苦了。”即便醉成那样,周总理对文工团女兵仍然那么尊重,依然保持着优雅和礼节。

  这时,周恩来的目光开始变得朦胧,眼皮渐渐垂下,身体也一点一点地歪倒下来,最终躺倒在了椅子上。

  除了严防国民党特务之外,周恩来对毛泽东的衣食住行等一切细节都关心备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风险点。

  出席这次酒会的有苏联驻华大使彼德特罗夫,民主人士沉钧儒、郭沫若、邵力子,冯玉祥夫妇,还有陈诚、陈立夫等300余人。

  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来到重庆后,周恩来让自己的卫士颜太龙、龙飞虎担任了毛主席的警卫员。

  说罢又连干三杯,紧接着说:“我们不是赌酒,是为友谊干杯,所以不强人所难,能喝的就请先干三杯,然后继续来。”

  没有人就此做过统计,不过,据我方工作人员回忆,整个酒会过程中,前来敬酒的各界人士多达近百人……

  第二天,重庆好几家报纸刊登了内容相似的一则报道,新闻界异口同声称:“一个周恩来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懂得些“饮酒之道”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一个人的酒量大小很难界定,这跟身体状况、睡眠、心情以及酒席上的氛围等因素有关。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人向毛泽东敬酒,周恩来依然“横刀立马”挡在了毛主席的前面,毫不犹豫地饮下了一杯又一杯酒。

  回延安之后,朱德总司令关心地问起周恩来为毛主席“挡酒”的事情,不由得感叹道:“在重庆这段时间里,你得为主席挡了多少杯酒啊?”

  鉴于毛泽东的那次批评,周恩来后来专门为外事人员做出过“喝酒不准超过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的规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是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其一生最贴切的评价。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