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德国杂志Wirtschafts Woche一篇文章表示,德国一家汽车工程公司拆解了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成本分析师据此算出一个结果:Model 3的潜在总成本可能只需2.8万美元。这款车在美国的起售价为3.5万美元,也就是说,每台Model 3的毛利至少为0.7万美元(约4.8万人民币)。
特斯拉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打破电动车盈利僵局,高端电动车是条出路。这也是自主国企转而发力高端电动车的主要原因。
东风“H计划”目前并没有关于工厂、产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信息,能确定的是,该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将效仿一汽红旗,设独立的销售网络。但是,东风汽车自主品牌无论是燃油车业务还是新能源业务,均没有出彩的成绩。风行、风神、风度、小康碌碌无为,与日产合资的启辰品牌目前难成气候,2001年成立的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虽已涉足乘用车业务,但在业界却毫无影响力。也就是说,东风汽车的底子相对薄弱。
北汽显然要比东风更有底气。从2015年至2018年,北汽新能源分别销售新能源汽车2万辆、5.1万辆、10.3万辆和15.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其中,仅北汽新能源EC系列去年就卖出9万多台,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奇瑞eQ的4.7万台。不过,北汽一直在中低端电动车市场耕耘,售价仅为5.58-7.98万的EC系列纯粹以性价比取胜,其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能否凭真本事打开市场还是个疑问。
长安汽车2018年就放出消息称要打造高端品牌,该项目一旦落地,新能源必然是其发展方向。但从最近的消息来看,公司目前的重心放在重整业绩,该项目今年可能再次搁浅。事实上,就算长安高端品牌如愿现身,凭借逸动、CS35、CS75等中低端车型发家的长安,也没有展示出足够的技术实力去做好高端电动车产品,一个证据是,其向上发力的高端车型CS95整个2018年只卖出了不到7000台。
相对于国企,体制更灵活、理念更先进的造车新势力更有打造高端电动车的优势。纯电动车标杆企业特斯拉已在中国上海建厂,首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计划9月下线;国内第一高端电动车品牌蔚来目前已拥有ES8、ES6两款在售产品,交付量去年就超过了万台;此外,前途、理想、腾势均有高端电动车产品上市,已在上海拿地建厂的博郡来势汹汹。
另一方面,合资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将在今明两年大量上市,与自主品牌展开正面较量。前有豺狼后有恶虎,国企想借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抢占市场,机会渺茫。
聪明如上汽,利用现有的荣威、名爵等乘用车品牌,先向高端天花板展开攻势,继而推出荣威MARVEL X等中高端纯电动车型,或许是一条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