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绝迹十余年“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通河“

时间:2019-07-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多年前,这个村子的香瓜占据全县70%的市场,香飘临县,瓜熟时节,公路上农民卖瓜的车辆首尾相连。

  这里是通河县三站乡老站村,在清中叶曾是崇古尔库驿站,沙土岗地成就了传奇的“老站香瓜”。后来,种瓜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全村的旱田地都种了香瓜,一哄而上加不讲究科学轮作,“老站香瓜”于1996年鼎盛后开始走向衰落,2003年在市场上绝迹,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

  今年,老站村后岗地和庭院内又开满了黄花,“老站香瓜”又回来了。这回,不但成立了香瓜种植合作社,还******了品牌商标,每个种植户还能从镇里领千元奖励。

  周普金今年66岁,是老站村党支部书记,他与“老站香瓜”渊源颇深。还是生产队那会儿,老站生产队的香瓜很出名,周普金就在队里负责培育柿子苗、瓜苗。1983年单干后,周普金带着技术自己搞起了种植,当时他的柿子和香瓜堪称村里独一份,在那个劳力少、市场窄的年代,周普金靠经济种植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粮食不好卖,陆续有好多人动了种瓜的心思,他们都来找老周请教,老周毫无保留,耐心传授技术,村前村后黄花逐渐连成了片。农民们靠卖瓜富起来,他们都推举周普金当村委会主任,后又选他当了村党支部书记,让他带领着大家向前奔。

  看到村民们的热情,周普金心里高兴;望着漫山遍野的黄花,他又感到有些担忧。农业老把式都知道,种植要轮作,重茬、迎茬都不行,这么个干法,全村的旱田地都种满了瓜,明年还往哪种?老周将想法讲给村民,可是大家看到了卖瓜的收益,都不肯听他的。还有人说“老周有私心,怕别人顶他家的瓜”。

  1996年开始,老站村的香瓜开始成片的死秧子,接下来的几年愈发严重,一亩地剩不下几棵苗,结出的香瓜口感也大打折扣。周普金请教了农业专家,得知这叫“枯萎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真菌造成的,只危害香瓜、西瓜,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方法,只能停种轮茬。

  除了严格的轮作期,香瓜种植尤其怕药害,前一年种大豆的地,第二年种香瓜肯定长不好,瓜地临近豆地,豆地杀虫的时节正是香瓜开花期,如果有农药飘过来,就会造成香瓜大量减产。要种瓜必须得“玉米茬”,也就是说,想种1亩地的瓜,就得至少包7亩的地种玉米,还不能挨着大豆地。老站村水田多旱田少,水田6000亩,旱田只有550亩,这么少的地按照科学种植,根本轮作不开。

  老站村有老站、新立两个自然屯,共310户村民,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常住人口不足一半。各家各户闲置下来的菜园让周普金眼前一亮,老站村菜园大,每家都有两三亩,全村的菜园加起来,比旱田地都多。周普金选了五家闲置菜园,种满了香瓜,绿油油一大片地,遍开黄花。此外,周普金还从邻村流转了近百亩地,用作倒茬备用地,这下不用担心地不够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