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半导体业务转型用刘扬伟的话说“相关计划现在进行式”。今天的富士康,代工仍然是主业,根据鸿海2018年财报披露,其收入上规模最大的还是组装iPhone,营收约为“工业富联”的2.8倍。在5G时代即将全面来临的当下,富士康转型依然迫在眉睫。
从2001年首次透露要在2008年退休开始,之后的19年间,郭台铭修改“退休计划”不下6次,去年6月的鸿海股东大会上还斩钉截铁称:“因未来5年是鸿海至关重要的转型期,我还没有考虑退休。”到如今刚过去一年,新的远大梦想又让这一计划转折并且至此尘埃落定。
退休承诺虽然反复无常,但对于“未来五年”的转型决心却是坚定不移的。权力交棒至刘扬伟手中,他的态度是,“鸿海秉持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等5大宗旨,未来将朝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方向发展。”
根据新一届董事会成员所掌舵的业务来看,吕芳铭负责5G中的运算和网络、卢松青负责车联网中的零组件和电动车、李杰负责工业互联中的大数据和AIoT、刘扬伟负责半导体中的IC产品和设计代工等,可以看出, 5G、8K、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夏普业务都将是鸿海接下来重点发力的领域。
吕芳铭表示,往工业互联网升级是必走的,关灯工厂效率提升了30%,库存降低15%。作业员减少了81%,他们变工程师、技术员。“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要继续做。下一波AIoT、5G、高速电脑的需求,我们有基础,也有竞争,我们要想办法赢。”
在中国******大学教授李吉仁看来,创业时代的交棒难上加难的原因包括,创业者的传奇本质难以复制,以及多数企业过去长期轻忽人才发展的制度需求,大公司病已经出现。但更大的挑战在于,许多企业面临接班问题,也正在面对转型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与物联网所带来的新商机。
富士康已经走到一个新旧交替转型的关键时刻。以业界的看法,往前一步,它就可以撕掉贴在身上多年“代工厂”的标签,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踟蹰不进,就只能坐视基本业务萎缩。因此也有观点认为,郭台铭在此时从政有借机为鸿海/富士康做加法的可能性,不过,一手打拼下的“王国”要他在这个节骨眼上完全放弃必然也是不可能的。
从鸿海的交班情况来看,董事长职务虽然由刘扬伟一人接替,但经营决策权却并不集中于他一人,而是由一个包括他在内9人组成的“智囊团”共同承担,相当于未来的鸿海将从曾经的一人决策,变成了类似于华为、台积电、台塑集团一样分权分立的管理模式。另外有意思的是,在今年宣布参选之后,郭台铭仍继续“扫货”鸿海股票,过去连续7个月共增持3.99万股,占比9.6%,而所有鸿海董事持股比例合计9.68%,换言之,其他董事股票持股比例合计不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