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慕课来了 高校的存在还有价值吗?

时间:2019-06-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传统的教育课程就是一门教材,由老师将它打成几个知识点,每一堂课讲几个知识点,然后到了期末划重点考重点,考完重点得高分,最后学生留下来的是什么?”在第四届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对传统大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担忧:“当有大量的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出现,我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样生存?能给学生带来额外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你想来混签到,你可以选择退课;如果你想来混出席,你可以选择退课;如果你想来混作业,你可以选择退课……”

  在天津工业大学第一堂全校选修课上,孙永利便向学生阐述了“退课”的十大理由。平时上课,他的教室后门会始终敞开,学生可以随时走或者随时加入,充分享有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孙永利的微信签名为“致力于把‘水课’变成金课”。他以创新实验室为基地,组建学生俱乐部,采取股份制管理,引进沙盘企业模拟竞赛与课程,开设专项创新实践活动,用“赛中学、学中做、做中研、研中悟”的方式,让学生有乐趣地学习。

  “现在有许多像孙永利这样的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教学和学生培养,希望能给学生极佳的学习体验。”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常务副院长张晓军博士说。

  在本届教学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1支参赛团队从364组550余名教师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从技术、教学方法等角度分享他们的教育创新案例和成果,超过400位教师在现场观摩并提问互动。

  大连理工大学的王开宇团队获得了本届大赛的特等奖。王开宇开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电路与系统》,指导学生多次参与教育部协同育人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带领教学团队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7篇,获国家教学奖项多次。

  “参加这样的赛事,让我们有平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汇总归拢,最终以决赛形式展现。”王开宇表示,“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教学创新工作向大家分享,同时,我们从众多投身于教学的参赛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其他创新教学理念和经验。”

  让社会各界能够理解和支持这群教育创新工作者,是举办教育创新大赛的意义所在。大赛组委会特意设置大众评审环节,旨在通过投票过程让参赛教师逐渐获得大众认同。

  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宋爱玲参加了第二届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并获得二等奖,比赛结束后,她变得更加自信,也愿意大胆尝试新的突破。她会不定期参与讨论和分享教学创新的相关话题,并将其融入灵活运用到自身课堂。

  如今,她在原本跨学科课程基础上,提出了“主题计划”来解决学生知识深度问题,加入机器人动手环节培养学生编程及创新意识,并且开始注重学生特质的分析以及有效评量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她形容自己“仿佛一头扎进了教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且精力充沛”。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