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583%受访者发现身边应届毕业生更愿去二线城市了

时间:2019-06-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毕业季来临。近年来,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有人选择毕业后马上就业,有人选择继续学习,有人选择创业,还有人选择“慢就业”。此外,创业公司、新型职业、“新一线城市”受到更多毕业生青睐。

  张芸(化名)是华北电力大学应届毕业生,已经与北京一家运动品零售外企签订了劳动合同。张芸所在的班有26名学生,她介绍,她所在专业往年的毕业生,毕业后马上就业的占大多数,而今年她所在的班只有几个人确定了工作。“我们寝室只有我自己就业了。身边很多同学都在为考研做准备,也有同学选择出国,还有同学打算自己创业”。

  关于当下毕业生在择业方面的变化,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认为,第一,他们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升,这里的“就业质量”,更多是关于职场体验的满意度,即职场环境是否符合个人期待,自己在职场上是否能彰显个性等,这是他们求职时更看重的因素。“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游戏行业,提供的职位就非常符合他们的兴趣。一些公司甚至允许员工上班时变装,类似于Cosplay(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以及古代人物的角色——编者注)”。

  “这两年大学生返乡就业、到非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明显。”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这不是量的变化,而是一个本质性的转变。“过去大家都集中在大城市就业,留在一线城市。现在北京、上海的人口已经出现增速放缓,甚至是负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高校毕业生外流。”张宝义认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机会不断增多,会得到更多毕业生的认同。

  为什么如今应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会出现变化?调查中,74.1%的受访者认为新兴职业增多,年轻人选择空间更大,63.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大城市的生活与就业压力大,60.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观念更开放,目标更明确。

  张宝义认为,除了一线城市,现在其他城市的发展机会其实也很多,毕业生的选择多了。而且在大城市工作虽然收入高,但生活成本、消费成本也更高,生活压力大,在二三线城市虽然收入相对低一些,但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更舒适。现在大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理解和价值观发生了新变化,普遍更看重未来发展和生活品质,这造成了毕业生在非一线城市就业的情况增多,未来还会继续增多。

  张芸说,她所在的学校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选课的人很多,“我去‘蹭’过一节课,感觉也没讲什么有用的东西,没感受到这个课的价值和意义,我身边很多同学选这门课也是为了凑学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