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不少英媒估计,作为“硬脱欧派”代表的约翰逊胜出概率较大。一些分析由此认为,英国最终选择“硬脱欧”甚至“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不过,在赵柯看来,目前仍可对英国“软脱欧”持谨慎乐观态度。“整个‘脱欧’进程让更多英国人意识到与欧盟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性。此外,英国与欧盟的政治精英,即便是‘硬脱欧派’,也都知道‘无协议脱欧’存在巨大风险。‘软脱欧’对双方更好,这仍是一个政治共识,也是英国社会的一股强大民意。”
无论如何,英国“脱欧”走到这一步,是时候需要反思了。而反思者,显然不只是无力完成“脱欧”使命的特雷莎·梅政府。
“作为反对党,工党虽然主张‘软脱欧’,却因党派利益,并未在很多议题上配合特雷莎·梅政府,以致未能形成一个跨党派的共识。”赵柯认为,工党的破坏性反对,而非建设性反对,是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文本在议会总是无法通过的原因之一。
欧盟也应从中警醒。自“脱欧”谈判启动以来,欧盟始终态度强硬、条件苛刻。压力之下,特雷莎·梅政府做出不少让步,却使“脱欧”协议文本在英国国内激起多次反弹。
“欧盟希望以此惩罚英国,让其吃尽‘脱欧’苦头,并以儆效尤。但这应有限度。”崔洪建指出,一方面,英国陷入“脱欧”僵局,欧盟难逃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欧盟对英国的惩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在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妥协不是一个肮脏的词语。生活在于妥协。”在24日的辞职声明中,特雷莎·梅借用人道主义者尼古拉斯·温顿曾经给她的这句忠告,仍在试图呼吁各方妥协。不知她的最后一次努力能否成功。(记者 严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