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935年1月,在贵州,红军西渡赤水河,发动群众征集架桥物资和船只,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经过一夜努力,在土城上下游各架起一座轻便浮桥,揭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1935年3月,在四川,红军与当地百姓建了一个造船厂,1个月内造出70多艘木船和3座竹扎浮桥,军民肩扛手抬这些船和桥,夜走山路运至嘉陵江边。
这一座座红军桥,体现了工农红军与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这是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而今,在贵州省瓮安县,当年红军抢渡乌江的峡谷上,建起了一座江界河大桥,至水面高度263米,主孔跨径330米,气势巍峨。
中共瓮安县委书记张文强介绍这座大桥时说:“长期以来,这里山多水众,交通不便,这是百姓贫困的重要原因。我们修路建桥,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百姓,帮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新长征的目标。”(采访记者:张瑞杰、李黔渝、朱超、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