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追球》:就算“乒乓”是幌子也不能瞎打啊(2)

时间:2019-06-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其次,涉及乒乓这项运动专业性的细节,实在经不起推敲。且不谈主演们浮夸的打球姿势,和只为耍帅而产生的不符合基本物理原理的旋转球,单看赛制就令人摸不着头脑。堂堂校际比赛,朝令夕改说变就变,一会儿团体赛只有男子组,一会儿为了男女主互动增设了混双。更遑论所谓团体赛,每一盘竟然只打一局11分制就决出胜负的诡异积分了,虽说这是业余赛,你不打五三制,好歹也打个三二制嘛,一局定胜负真的合理吗?

  此外,在腾远参加的学院杯半决赛中,对手为了获胜,不惜以拙劣的方式在球拍上泡了煤油。要知道,在一般的乒乓球比赛前,都会有裁判对双方球员的球拍进行细致的检查,泡了煤油的球拍居然能上场,要惩戒的恐怕不是对手,而是黑哨裁判吧!

  为了凸显对手在乒乓球上抹油,决胜局到了终局时刻,竟然出现一直由一方发球的情况,只为了给该球员耳后抹油多几个特写。要知道,在常规的乒乓比赛中,一旦双方队员在决胜局打成10平或以上,按照规则,会采取双方一人发一球的方式继续比赛。逞英雄耍帅的同时,也不能吃亏嘛。

  近年来,国内拍了不少运动题材的青春剧,跆拳道、游泳、格斗竞技,再加上如今的乒乓,热门的、冷门的,一个也没落下。可是这类剧的主线剧情,多半是男女主其中一人的家属多年前在某个体育项目中吃了亏,男女主借机帮其讨回公道,又或者是主演本身就有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我等等,具有很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样的类型剧,往往是打着竞技体育的名号,挂羊头卖狗肉的“悬浮剧”,内核仍是给年轻爱豆刷刷脸的偶像剧,套路明显,很少有真正吃透体育项目精髓的“题材剧”横空出世。

  自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乒乓球在年轻观众中的热度有明显提升,蹭蹭热门项目的热度本不是什么坏事,若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也是好事一桩。但求制作方能稍稍用点心,要做甜宠剧,就不要为了虐而虐;要做悬疑剧,就不要在支线上浪费时间,而把主线删删减减;要做题材剧,就老老实实把基本规则理清楚,不然“悬浮剧”拍多了,只会砸了招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