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四监区紧扣新入监罪犯“语言交流困难、民族习惯差异”等情况,首先攻克最难的语言关,让他们能够建立良好沟通,进一步树立改造信心。
监区开设“普通话”大讲堂,采取“科室民警讲、管教民警讲、罪犯上台讲”等形式,加强讨论,增强互动,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
针对少数民族罪犯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监区坚持开展“一日一字、一周一句、一月一段”扫盲教育,进行专项辅导,引导罪犯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
学习语言在于运用。监区利用小组学习讨论,每一名罪犯都用普通话进行发言,既是相互督促,更是学以致用。
服刑改造,首先得认罪悔罪,承认犯罪事实,罪犯必须过身份关。明白自己触犯了国家刑律,必须接受相应惩罚,懂得自己“为什么犯罪?如何改造?”,树立正确的改造方向和目标。
针对新入监的罪犯对于新的环境、新的改造生活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四监区聚焦罪犯的心理调适和改造生活的适应,引导罪犯把悔罪的心理认同转化为积极改造行为。
监规纪律是罪犯日常改造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罪犯必须牢记和遵守,同时,管理民警随时抽查罪犯掌握情况。
监狱管理罪犯有相应的规范,罪犯在改造中必须达到规范要求。要求罪犯守规范,从一言一行开始矫正罪犯身上的缺点和恶习,敦促罪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做好日常改造。
坚持“七个强化”开展罪犯队列行进训练,即:强化着装统一、强化令行禁止、强化抬头挺胸、强化擦衣摆臂、强化步调一致、强化声音洪亮、强化整齐划一。
监区对新入监罪犯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罪犯摒弃错误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罪犯过规范关,外塑形、内塑心,对法律有敬畏,对改造有规划,把心思用到改造上,在事上练,实现质的变化,实现蜕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