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千年垛田传承遇挑战检察机关积极行动守护绿水沃土全国土地日

时间:2024-06-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6%。由于兴化市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河荡相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积土成丘,形成了一块块散落其中的土岛,称为垛田。

  万湾多碧水,垛田富农家,传承了几千年的兴化垛田是一种高度适应地区环境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形成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一个农业、林业、渔业的复合系统,既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也能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

  传承着中国农业智慧的垛田是兴化市一项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农户却没办法继续耕种了,夏俊台老人就是其中一员。自17岁起,他就在兴化垛田这片土地上耕种,11年前他还因垛田上种植的龙香芋受邀至北京,参加某美食纪录片的发布会。

  三年前,因为年纪较大,再加上身体不适,夏俊台不得不把自家名下的垛田流转给了他的哥哥耕种。因为哥哥接手,夏家的垛田没有出现撂荒的情况。据了解,兴化还有很多以垛田种植为生的农户,因各类原因无法继续种植。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检察院公益诉讼的重要领域,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开展了持续两年多的垛田保护工作。他们定期走访,发现了违法平垛、水土流失等问题,于是通过现场调查、座谈会商、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协议等方式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由于地形特殊,大型耕种机器无法介入,垛田至今仍需采用传统耕种方式。因此,留下来耕种垛田的基本都是老人。但他们常因身体不适、家务繁忙等原因让垛田出现空窗期,而土地的生态和质量又需要长期、不间断的养护。

  劳动力储备不足是垛田种植面临的首要难题。于是,检察机关联合村委会、街道办采取了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的治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垛田因人力短缺而形成的抛荒、闲置。此外,检察院还督促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积极研发并推广小型耕种机械、减少垛田人力投入。

  检察官们还发现,除农户身体、年龄因素外,垛田种植的经济价值无法满足农民期待是垛田闲置的另一原因。垛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但农作物滞销时,为了止损,有些农户不得不将其拔掉。

  对此,检察院引导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应对措施。通过“农户+香葱经纪人+企业”的订单模式为农户提供收益保障,即农户预计垛田的农作物产量,企业评估每年的农作物需求量,双方根据预期签订种植协议。然后由香葱经纪人去农户手里收或者包。即使市场价格下降,农作物也能以保底价被收购。

  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遴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业智慧的垛田,成为了当地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这张独特的名片,检察官们做了很多努力,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流是他们的重点努力方向。

  检察官们走访发现,年轻人对于回乡耕种垛田的积极性比想象的要高。几年前回乡的赵桂花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年37岁的她随家里人一起耕种垛田,她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耕种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为了宣传垛田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垛田耕种的重要意义,当地的街道、文化站、镇政府联合起来,积极进行垛田文化的宣传、推广,当地不少年轻人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农旅结合则是检察官们积极尝试的另一个方向。他们既重视耕地遗产的保护,又关注民生福祉,还通过强化合作,推动垛田有序开发,守护垛田生命力。

  垛田保护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力储备不足。这不仅是垛田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保护耕地所面临的很大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是可以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第二章第五节专门规定了土地经营权的相关制度,承包地“三权分置”得到了立法确认。2021年,农业农村部还制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可以说,现在已经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将土地流转给合适的受让方,既可以是农户,也可以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一个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力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要重视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也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促进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农村。

  撂荒地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耕地质量不高、耕作不方便的原因,也受到农业生产经营收益比较低的影响。从撂荒地的治理来看,我们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同时,《粮食安全保障法》第十六条也专门规定了撂荒地的治理,它提到家庭承包的发包方也就是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组织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将撂荒地用于农业生产。

  在租赁的农田上挖鱼塘、填废渣、堆砂石、建驾校,贪小利而酿大错…… 全国土地日 破获54.3万起电诈案件,全民反诈正在进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