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工程中如何实现清水混凝土外观颜色的一致性

时间:2019-10-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线形直顺、色泽一致是清水混凝土外观的基本要求。目前,通过模板工程基本可实现混凝土构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但实现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性仍是一个难题。国内大多工程项目在探索过程中盲目性较大,缺乏系统的事前控制措施与方法。

  高品质建筑一定是精湛工艺技术的产物。从施工角度出发,模板选用、混凝土控制、施工工艺及细部处理是实现清水混凝土外观颜色均匀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结合多个清水混凝土工程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以上4个要素中的技术要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先控制措施。

  排除脱模剂转移、环境污染等外在因素影响,平直的清水混凝土构件表面外观颜色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部位。

  其中,与模板面接触的混凝土表面颜色差异受模板表面粗糙度、混凝土和易性及施工工艺影响;而间隙处的颜色差异取决于细部处理的精细程度。

  一般清水混凝土的固有色为灰色,只有亮(明)度一种量度,其差异取决于反射光进入人眼的总量大小。从侧面观察时,若自然光经混凝土表面反射进入人眼的漫反射光量基本相同,则混凝土的外观颜色基本一致。

  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干燥条件下,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基本决定了混凝土表面对光的反射方式和分散能力。张颖茹等研究表明:物体表面粗糙度越小,物体表面镜面反射的现象越明显;反之则主要呈现出一定的漫反射特征。可见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基本决定了混凝土颜色的深浅,粗糙度的均匀性决定混凝土外观颜色的一致性。工程实践证明:粗糙度较大的模板制作的混凝土构件颜色较浅,粗糙度较小的镜面模板制作的混凝土构件颜色较深。

  大多清水混凝土工程采用木模板。混凝土水化初期,由于模板吸水率的影响,混凝土构件表面与内部会形成湿度梯度,引起混凝土孔溶液向表面迁移,形成黑色斑点。

  综上所述,应选用表面粗糙度均匀、吸水率较低的模板,同时为满足构件尺寸的精度,应兼顾模板厚度和日照下的防变形能力。

  清水混凝土配制应以“实现混凝土拌合物经泵送、浇筑、振捣等工序后,仍能具有较高的相对均匀性”为目标。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设计均围绕实现目标强度和目标和易性展开,需实现新拌混凝土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三者的协调统一,也需与施工工艺相匹配。

  1)胶凝材料较大程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固有色。一般建议采用纯水泥配制清水混凝土,当矿物掺和料的供应品质较稳定时,也可辅助采用矿物掺和料实现目标和易性,其中粉煤灰的颜色应与水泥颜色相近。

  2)粗骨料宜选用5~20mm连续级配碎石,空隙率不宜超过40%;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3~2.6的中粗砂,也可经粗、细砂复配获得,但应兼顾中、细砂颗粒的比例不宜偏少,其对混凝土黏聚性的控制有较大影响。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