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热血无赖怎么泡妞这样理解正确吗?

时间:2023-01-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现在的毕节,从乌蒙之巅到乌江之畔,从繁华都市到千村万落,千万条公路纵横交错,构筑起了发展的“动脉血管网”。

  走进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石丫村,宽阔的硬化路进村入户,不时可见返乡过年的群众开着小轿车进村。看着山间盘旋的水泥路,村民许宣平感慨地说:“以前走泥巴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曾经的石丫村是深度贫困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出行基本靠走。一条泥泞的‘毛路’,每逢下雨天就难以下脚,更别说开车了。”2012年返乡创业的许宣平在村里养殖黑山羊,交通不便是影响饲料运输和山羊出售的“老大难”。

  如今,该村有硬化路近40公里,村民出行不再困难。许宣平的养殖产业也走上正轨,带头成立了百里杜鹃奔康希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超10万元。

  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户户群众走上致富大道。随着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昔日群众出行难和产业发展运输难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在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一条宽阔的旅游大道从新仁乡收费站出口直达化屋村村口,与通村通组路相连。“路越修越好,我们村发展也越来越好。”看着家门口宽阔的柏油马路,村民何兰笑逐颜开。随着进村入户的公路打通,她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据了解,毕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3700多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组组通硬化路。

  交通改变了出行,住房提升了安全感。威宁自治县大街乡高华村,当地苗族同胞曾住着石棉瓦盖的土墙房,遇上暴风雨就特别担心。在脱贫攻坚中,大家全部住上了砖混结构楼房,居住条件焕然一新。“如今路好了,家家住平房,感谢党的好政策!”追昔抚今,村里的苗族老教师安文羲感慨万千。

  冬日的“贵州屋脊”韭菜坪下,赫章县城郊的金银山街道安置小区在云雾中恍若仙境。一栋栋错落林立的楼房,是该县13000多名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大本营”。“搬到新家园,居住环境今非昔比,真的感党恩。”居民李贵伦怀着激动的心情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毕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106户,水、电、路、讯等生产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32.48万人口搬出深山,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