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小学必看:标点符号用法大全附例句、解析!(5)

时间:2019-08-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2.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

  (三)表示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即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等语气的句子要用叹号。例如:

  例13是连长下达的战斗命令,例14和例15表示请示、请求,例16的结尾是禁止。所以都用叹号。

  这个例子中的“轰”是黄继光的手雷炸开敌人的暗堡发出的响声。当然这一声也给同志们带来了惊喜,但叹号在这里主要作用是突出爆炸的声音。再如:

  以上三例全是口号,例19、例21写出了战士们冲锋时雄壮的喊声。例20写出了董存瑞同志托举炸药包后,向战友们发出的高亢的呼喊。

  (一)用不用叹号要看句子有没有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没有提出什么命令、请求等,如果没有,就可以不用。例如:

  例24是“为了我们的祖国,纵情地歌唱吧”的倒装句,例25是“我的小弟弟线是“孩子们,不能去”的倒装句。例26表示劝阻。为什么叹号不能用在倒装句子的中间呢?我们以24为例来谈一谈。

  例24意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靠整个句子来完成的。叹号也是一种句子标志,它不仅仅要行使表达情感等的职能,也还要标志句子。如果在例24中间放上叹号,那么这个句子就被一割为二,读起来,多次感叹,并不如一次感叹所表达的效果好。这种句子,不论是倒装,还是正排,感情的喷发都应在句尾一次完成。如果把例24句尾的叹号前移,句尾标点句号,那么表达的效果就更糟了。不仅仅是叹号割断了原句的内部联系,而且由于语调的变化(带句号的句子语调轻),使句子情感的表达变得虎头蛇尾、有气无力。

  “我回来啦,桑娜”是“桑娜,我回来啦”的倒装,是呼语后置。渔夫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很丰富的情感,他既为自己从那危险的风浪中能平安归来而庆幸,又安慰了桑娜──他知道桑娜在为自己担心,表达了一种夫妻之爱。试想,如果在“我回来啦”之后加上叹号,那么句子所表达的也就只有“庆幸”了。

  例27第一个叹号用得不当,它隔断了前后联系,破坏了句子的完整,因此应该改用句内停顿符号──逗号。例28的第一和第三个叹号,也应改用逗号。可以参读例24的分析来帮助理解。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